周二(5月20日),美元指數延續近一周頹勢,日內微跌0.08%至100.2759,盤中一度觸及12日低點。市場情緒受多重因素擾動:穆迪下調美國主權評級餘波未平,特朗普稅改法案投票在即,而美聯儲官員對通脹的鷹派表態與日本匯率談判的潛在變數進一步加劇了美元的多空拉鋸。
基本面:財政赤字與政策預期雙重壓制
評級下調與債務風險重估
上周穆迪意外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直指36.2萬億美元債務規模的不可持續性。儘管特朗普政府暫緩部分關稅言論以緩和市場情緒,但國會圍繞稅改法案的辯論再度引發財政擔憂。非黨派機構測算,若法案通過,未來十年美國債務或新增3萬億至5萬億美元。澳洲國民銀行策略師Rodrigo Catril指出:「市場正對美債風險溢價重新定價,美元長期估值面臨壓力。」
美聯儲政策路徑分歧
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周一明確表態,年內或僅降息25基點,遠低於市場預期的55基點。這一鷹派立場本應支撐美元,但交易員更關注其背後的邏輯:關稅言論推升進口成本,通脹黏性恐限制寬鬆空間。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Chris Turner認為:「若美聯儲被迫維持高利率以對抗通脹,而財政赤字持續擴張,美元將陷入『滯脹型疲軟』。」
3. 地緣與匯率協調暗流
日本財務大臣加藤勝信周二透露,美日財長本周G7會議將討論「避免匯率過度波動」,暗示亞洲貨幣升值壓力可能被納入貿易談判。ING報告指出,美國或通過外交渠道施壓美元兌亞洲貨幣貶值,以縮減貿易逆差,此舉將結構性利空美元。
技術面:關鍵指標釋放調整信號
從日線結構觀察,美元指數已跌破布林帶中軌(100.1528),短期承壓於50日均線(101.5138),顯示空頭佔據主導。以下指標值得關注:
MACD指標:DIFF(-0.1429)與DEA(-0.3212)雖仍處負值區間,但柱狀圖翻正(0.3552),暗示下行動能有所減弱,需警惕超賣反彈。
RSI14(46.7129):中性偏弱,未進入超賣區域,下方仍有空間。
關鍵支撐/阻力:若指數失守100關口,可能下探布林帶下軌98.6674;反之,需突破101.6384(布林上軌)方能扭轉頹勢。
分貨幣對來看:
美元/日元:跌破144.50支撐,創12日新低,反映市場對美日匯率干預的警惕。
歐元/美元:持穩於1.1250附近,受美元疲軟及英國-歐盟關係改善的間接提振。
澳元/美元:儘管澳洲央行降息25基點,但鴿派預期已被消化,匯價跌幅受限(0.6419)。
後市展望:短期震蕩與長期結構性風險
短期(1-2周):美元指數或維持100關口附近震蕩。本周需重點關注:
美國20年期國債拍賣結果:若需求疲弱推升長端收益率,可能短暫支撐美元;
G7財長會議動向:任何涉及匯率協調的表述將放大波動;
特朗普稅改法案進展:通過與否均可能引發「買預期、賣事實」行情。
中長期(Q3起):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Antje Praefcke警告,「雙赤字」(貿易與財政赤字)風險可能重現2000年代初的美元熊市周期。若美聯儲降息周期啟動疊加債務問題發酵,美元指數恐進一步下探95-97區間。
當前市場邏輯已從「避險溢價」轉向「債務溢價」,美元走勢將更多取決於美國財政紀律的可信度與非美貨幣政策的相對變化。交易者需警惕,任何突發性關稅言論或俄烏局勢升級可能短暫逆轉風險情緒,但美元反彈或難改其結構性弱勢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