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好環球
財務
在香港上市的三大芯片半導體股的股價2025年8月8日跌幅,比港股恒指和其他股份要大,仍受特朗普於8月7日要對輸美晶片加征100%關稅所困。但三股業務實際所受美國關稅戰負麵影響相當有限,理由是:(1)以中國為主要市場,收入占比相當重大,而美國市場不斷萎縮;(2)產品和服務都是受益於中國促進有效內銷的項目。
需要認真高度留意的是,港市三大芯片半導體股近年在產品服務的發展和市場的構建等方麵,有十分積極正麵和有益的變化與改革,最重要的是市場的調整和重新構建,皆不約而同地(一)強化中國市場的發展,特彆是:(I)中芯國際(00981)越來越集中於中國區市場,2025年二季度收入額度占中芯國際銷售總收入比重達84.1%,較上年同季的80.3%提升3.8個百分點,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及內需相對良好,且芯片行業研發和產品的應用提升受到國家的強力支持。
至於(II)華虹半導體(01347),其中國市場二季度收入5.69億美元,同比增加21.8%,在整體銷售收入中占比達83%,比上年提升2.5個百分點。(III)ASM半導體(00522)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收入,2025年上半年為23.97億港元,增長3.0%,占比提升至36.7%,原因是歐美市場收入分彆下跌49.76%及26.44%。
難得的是(二)產品及服務都受益於中國政府政策和市場所需,尤其是中芯國際按應用分類的收入,產銷有良性轉型,並且(i)比較集中於“消費電子”類,2025年二季度收入占比達41.0%,比2024年同期的35.6%提升4.4個百分點,中國促進有效內需的政策中,重點做法之一是“以舊換新”,消費電子行業受益不淺。(ii)“智能手機”的占比即使下跌6.8個百分點,但仍高達25.2%;(iii)“電腦與平板”占比由13.3%提升至15%。
而華虹半導體的主要業務中,(1)“電子消費品”收入3.57億美元,同比增加19.8%(上年則減少14.2%),占比提升至63.1%;(2)“工業及汽車”類收入1.29億美元,同比增長16.7%(上年則急挫43.3%);(3)“通訊”類收入7163萬美元,同比增21.4%(上年減少13%);(4)“計算機”類收入790萬美元,同比減少21.5%,低於上年49.6%的跌幅。這些都是中國內需的重點領域。
再看(三)ASM半導體的服務性業務,核心的“半導體解決方案”(SEMI)業務收入達39.99億港元,同比增加31.7%(上年同期則減少4.97%);分部溢利8768萬港元,同比增加33.74%(2024年同期盈利6559萬港元,同比大跌94.7%)。新增訂單33.89億港元,同比增加3.0%。該集團管理層表示:主流業務需要比預期更長時間才能複蘇。需要注意的是,“先進封裝”解決方案發展和表現不錯,期內受益於來自生成式人工智能及高性能計算(HPC)應用的殷切需求。但“表麵貼裝技術(SMT)”業務收入及分部溢利均大減,因有退出傾向。
更不可忽視的是(四)企業管理層對業務發展的前景預期:中芯國際的管理層在業績報表中對2025年三季度的“指引”為(1)收入環比增長5%至7%;(2)毛利率介於18%至20%的範圍。
再看華虹半導體預期2025年三季度:(1)收入同比增長6.2%至6.4%(2024年三季度則收入減少7.3%);(2)毛利率估計可達10%至12%(上年則減少3.9%)。
凡此種種,都是企業管理層對業務前景有良性預期和信心的體現。
正因為三大芯片半導體企業的產銷和服務有積極正麵的轉型與提升,相信在全球經濟回穩並逐漸好轉的背景下,其業務發展和業績表現將受益匪淺。
自主交易及防詐提示:交易潛在風險,操作必須謹慎。確保交易自主,時刻妥善保管賬號及密碼,杜絕第三方操作。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