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債券市場的投資者正經歷一個沒有日本央行強力干預的新時代。儘管長期利率穩步上升,但日本央行並未表現出恢復大規模購債的意圖。行長植田和男上周五(2月21日)強調,只有在市場出現「異常」波動時,央行才會介入。這一立場凸顯了日本央行逐步退出超寬鬆政策的決心,同時也為債券市場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
日本央行的政策立場
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表示,只有在債券收益率「異常」飆升時,央行才會增加購債。這一表態重申了去年7月開始縮減債券購買規模時的承諾。
兩位熟悉日本央行想法的消息人士透露,央行為緊急購債設定了極高的門檻,只有在收益率突然、不間斷飆升等極端情況下才會採取行動。
債券收益率上升的背景
日本國債收益率自去年10月以來穩步上升,最初受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推動,隨後因日本央行1月加息至0.5%以及強於預期的GDP和通脹數據加速上行。
上周四,日本10年期收益率創下15年新高1.44%,市場押注日本央行可能將利率上調至高於預期的水平。
市場預期與央行態度
儘管植田的講話使10年期收益率上周五回落至1.42%,但市場人士預測未來幾周可能升至1.5%。
經濟學家預計今年還將加息一次,但掉期市場顯示,69%的投資者認為可能加息兩次。
日本央行審議委員高田創表示,收益率上升是經濟改善的自然反映,凸顯央行對經濟復蘇的信心。
政策挑戰與未來展望
日本央行正致力於減少其在債券市場的巨大存在,逐步退出大規模寬鬆政策。
前日本央行審議委員白井早由里指出,即使收益率持續上升,央行也不太可能緊急購債,因為其主要目標是減持巨額債券。
關鍵的考驗將在6月到來,屆時日本央行將評估並制定2026年4月及以後的縮減計劃。
外部因素的影響
前日本央行審議委員木內登英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汽車關稅威脅可能加劇市場對日本經濟放緩的擔憂,抑制激進加息的押注,從而拉低收益率。
如果對日本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日本國債作為安全資產可能被買回,進一步推低收益率。
總結
日本央行對債券收益率上升的「冷眼旁觀」態度,反映了其逐步退出超寬鬆政策的決心。儘管市場對加息預期升溫,但央行設定了極高的緊急購債門檻,表明其更關注經濟復蘇和貨幣政策正常化。未來,外部因素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對日本債市產生重要影響,而6月的政策評估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