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衝突升級引發的全球資產拋售潮中,連美國國債這一「終極避險資產」也未能倖免。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飆升至4.46%,亞洲盤中單日漲幅達20個基點,較本周初累計上升近60個基點,創下1981年以來罕見的三日大幅波動紀錄。
ANZ高級利率策略師Jack Chambers指出:「這已經不關基本面了,現在市場擔憂的是流動性。」
對沖基金遭遇「融資壓力」,觸發強制平倉潮。此次美債市場劇烈動蕩的一個核心誘因,是大量使用槓桿操作「基差交易」的對沖基金被迫削減頭寸。

當借貸方——主要是投行的Prime Broker——提高保證金要求甚至停止融資時,基金只能賣出現金債券來滿足流動性需求,造成收益率迅速上行。
新加坡Aravali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Mukesh Dave表示:「一旦融資鏈收緊,基金就必須被迫賣出,這加速了債市的崩潰。」
在常規市場邏輯下,美債收益率上行應伴隨對加息的預期升溫,但當前恰恰相反——市場對美聯儲6月降息的押注反而升溫。這表明當前市場已進入「非理性恐慌階段」,投資者紛紛拋售一切換取現金。
與此同時,美元指數跌破103關口,歐元與日元相對走強,顯示出避險邏輯正被重新定義。美債的「終極避風港」地位正在遭受質疑。
花旗集團G10利率策略師Ben Wiltshire表示:「當前的美債拋售可能預示着一個新的市場制度正在建立——美國國債不再是全球固定收益市場的『中軸』。」
10年期收益率:突破4.46%,若進一步上行至4.50%,可能引發系統性資金外逃,債券型基金面臨贖回潮。
30年期收益率:若持續維持在5%以上,將刷新1980年代以來的長期利率天花板,引發機構再配置風險。
利差異常:美國國債與掉期利差(Treasury-Swap Spread)快速收窄,顯示出流動性嚴重受損。
期現錯位:基差交易大幅虧損,市場扭曲程度升高,未來兩周美債市場波動率或繼續擴大。

編輯觀點:
當前美債市場不只是價格波動,而是一場基於信用、流動性和避險功能的信仰危機。全球貿易衝突升級正衝擊全球資本結構,迫使投資者重新評估「安全資產」的定義。
若貿易緊張持續,美債市場仍將面臨系統性拋售壓力,甚至可能迫使美聯儲採取緊急措施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