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好環球
財務
交易者喜歡引用《道德經》中“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的觀點,來類比交易中市場認知和交易技術的辯證關係。本文延續交易階段來展開論述,之前提到四個交易階段,從階段一邁向階段二的突破核心是建立理性的市場認知。究竟如何建立?其內涵又包括哪些核心維度?本文將會詳細介紹。
正確看待市場的客觀性
市場的產生是人類社會物質交換的結果,買賣行為是價格產生的主要原因。市場的運行是無序且客觀的,它不受單一意志的控制,而是無數參與者對供需關係、資訊差、心理預期等多重因素碰撞的結果。
與市場的客觀性相對,個人交易行為具有明顯的主觀性。交易者都會基於自身的知識和經驗,來制定交易策略,優化風險和收益。然而,這種基於自身認知做的交易,存在著局限性。因為個體視角所能捕捉的市場圖景是局部的,只能通過有限的資訊,對市場進行解讀。不過,我們交易中也沒必要逃避局限性,交易本質就是主觀對客觀的部分認知,在無序的市場中重複大概率事件。
理解市場運行的概率問題
市場的運行始終伴隨著概率問題,沒有任何交易能百分之百獲利。這種不確定性根植於資訊的不對稱、無法預知的突發事件、群體情緒的劇烈波動等因素,它們共同作用,導致現實結果時常偏離初始預期。
市場中的概率,以兩種形態存在:顯性概率和隱性概率。顯性概率是可以通過歷史數據統計得出,例如某技術指標發出信號後價格上漲的概率穩定在70%以上,屬於顯性、可統計的範疇。隱性概率則隱藏在市場情緒、政策導向等非量化因素中,例如特朗普反復變動的關稅政策對市場造成的衝擊。
交易者的核心能力,在於敏銳識別並有效利用這些概率優勢。專業交易者往往都不會執著於每筆交易的成功,而是通過大概率盈利加上小概率止損的策略,來實現長期相對穩定的收益。成熟的交易者,不僅追求正確率,也關心盈虧比。在交易中,做到盈利的幅度遠大於虧損的幅度,能夠佔據主動地位。交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交易系統,設置1:1.5或者1:2的盈虧比。即使總體交易盈利的概率是50%的情況下,長期來看,盈利的累積遠遠超過虧損。
做好盈虧認知管理
面對交易結果,盈虧認知管理比單純的數字計算更為重要。人性本能是趨利避害的,在盈利時過度樂觀,在虧損時陷入恐慌,情緒的大波動會破壞交易策略的執行,導致賺小虧大的惡性循環。因此,建立理性的盈虧認知體系,是交易者穿越市場週期的關鍵。
對虧損的理性認知在於理解,並非所有虧損都等同於錯誤。在概率主導的市場中,不存在永不虧損的交易系統。符合系統規則、在概率分佈預期內的虧損,是“合理虧損”,是系統運行的必要成本。反之,因情緒失控、盲目操作導致的虧損,才是需要杜絕的“不合理虧損”。對盈利的認知,也是如此。合理盈利是符合交易系統的,不合理盈利,就有運氣的成分。當然,盈虧認知更需要建立長期視角。短期內,市場的隨機性可能讓系統內的交易暫時失效,而系統外的交易也可能因運氣而獲利。時間軸拉長,概率的優勢才能逐漸顯現。
市場的本質,是無數概率事件的集合體。交易者不需要追求完美的預測,只需在無序中尋找有序,在不確定中把握概率優勢,通過建立理性的認知體系,來實現長期相對穩定的收益。
自主交易及防詐提示:交易潛在風險,操作必須謹慎。確保交易自主,時刻妥善保管賬號及密碼,杜絕第三方操作。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