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31日晚上(北京時間8月1日早上),特朗普在最後關稅磋商期限前夕宣布對數十個貿易夥伴實施高額關稅,加拿大商品被課以35%關稅,巴西高達50%,印度25%,瑞士39%,而墨西哥則獲得90天暫緩加征關稅的「喘息期」。這一系列動作不僅重塑了全球貿易格局,也讓美國國內物價上漲的壓力進一步顯現。與此同時,美國與中國貿易協議的談判懸而未決,8月12日的最後期限即將來臨,全球目光聚焦于這場貿易博弈的下一步走向。
一、行政命令震撼發佈,貿易戰全面升級
隨着美國東部時間8月1日00:01的最後磋商期限臨近,特朗普簽署了一項重磅行政命令,宣布自7天後對69個貿易夥伴的進口商品徵收10%至41%不等的關稅。這份命令明確指出,未列入附件清單的國家,其商品將統一面臨10%的美國關稅。特朗普在命令中強調,部分貿易夥伴儘管進行了談判,但「未能充分解決貿易關係中的不平衡」,或在經濟和國家安全問題上「與美國立場不一致」,因此必須通過高額關稅來「糾正」這些問題。
這一決定標志著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的進一步升級,旨在通過關稅壁壘重塑美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主導地位。然而,這一激進政策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爭議,美國國內消費者和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正在加劇。
二、加拿大首當其衝,35%關稅直指芬太尼問題
在眾多受影響的國家中,加拿大無疑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重災區。特朗普發佈了一項針對加拿大的單獨行政命令,將對加拿大商品的關稅稅率從原先的25%上調至35%,理由是加拿大在遏制芬太尼流入美國方面「未能有效合作」。這一決定不僅加劇了美加之間的緊張關係,也讓《美墨加協定》(USMCA)的未來蒙上陰影。加拿大作為美國的重要鄰國和貿易夥伴,其商品價格的上漲無疑將對北美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
三、 巴西、印度、瑞士各有「待遇」,貿易戰火遍地開花
與此同時,特朗普對其他國家的關稅政策同樣毫不手軟。巴西被課以50%的超高關稅,部分行業如飛機、能源和橙汁雖被豁免,但這一決定仍因巴西起訴特朗普盟友、前總統博爾索納羅而被視為「報復性」措施。印度則面臨25%的關稅,原因是雙方在農業市場准入和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問題上的談判陷入僵局。瑞士作為歐洲經濟強國,也未能倖免,被課以39%的關稅。這些針對不同國家的差異化關稅政策,顯示出特朗普在貿易戰中的精準打擊與戰略布局。
四、墨西哥暫避30%關稅,USMCA成關鍵
與加拿大的「重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墨西哥在此次關稅風暴中獲得了相對寬鬆的待遇。特朗普宣布給予墨西哥90天的關稅豁免期,暫緩對非汽車、非金屬產品的30%關稅。這一決定源於特朗普與墨西哥總統希恩鮑姆在7月31日的通話,雙方同意延長現有關稅政策,並繼續談判以達成更廣泛的貿易協議。據墨西哥經濟部透露,約85%的墨西哥出口產品符合USMCA的原產地規則,因此得以免除與芬太尼相關的25%關稅。
墨西哥的「豁免」並非無條件獲得,而是其在USMCA框架下對美國作出的讓步。墨西哥通過強化原產地規則、承諾加大對芬太尼走私的打擊力度,換取了寶貴的90天緩衝期。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墨西哥可以高枕無憂。如果90天後雙方未能達成新協議,墨西哥商品仍可能面臨高額關稅的威脅。這場「緩刑」背後,是美墨之間複雜的政治與經濟博弈。
五、韓國低頭:15%關稅換巨額投資
在特朗普的關稅壓力下,韓國選擇了妥協。7月29日,韓國同意接受對包括汽車在內的輸美商品徵收15%的關稅,低於此前威脅的25%。作為交換,韓國承諾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具體項目由特朗普親自指定。這一協議不僅讓韓國避免了更嚴厲的關稅制裁,也為美韓關係注入了新的合作動力。然而,韓國國內對這一「高價妥協」的批評聲浪不斷,認為其犧牲了長期經濟利益。
六、印度強硬:農業與能源問題成導火索
相比之下,印度在與美國的談判中選擇了硬剛。由於雙方在印度農業市場准入和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問題上分歧嚴重,特朗普對印度商品開出了25%的關稅,並威脅進一步加征懲罰性關稅。印度政府表示,將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尋求解決爭端,同時加快與歐盟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印度的強硬態度為南亞地區的貿易格局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七、美國國內的隱憂:物價上漲與法律爭議
1、關稅推高消費品價格,民眾壓力漸顯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雖然意在保護美國製造業,但其副作用已開始顯現。美國商務部7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傢具和耐用家居設備價格上漲1.3%,創2022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娛樂商品和車輛價格上漲0.9%,為2024年2月以來最高;服裝和鞋類價格也上漲0.4%。這些數據表明,高關稅正在推高進口商品成本,並逐漸傳導至美國消費者,生活成本的上升可能引發民意反彈。
2、司法質疑:特朗普權力邊界受挑戰
特朗普利用緊急權力法對全球貿易夥伴徵收高額關稅的做法,也引發了美國國內法律界的強烈質疑。國際貿易法院在2025年5月裁定,特朗普的關稅行動超出了其行政權力範圍。7月29日,華盛頓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的法官們在口頭辯論中進一步表達了對這一政策的懷疑,認為其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司法爭議的加劇,可能為特朗普的貿易戰蒙上法律陰影。
八、中國協議懸而未決:8月12日成關鍵節點
1、美國財長樂觀謹慎
在全球貿易戰的喧囂中,中國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備受關注。美國財長貝森特7月30日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美國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的條件「已經具備」,但「尚未100%完成」。他透露,本周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中美貿易會談「取得了相當進展」,美方談判代表在關鍵問題上「寸步不讓」。然而,8月12日的談判期限即將來臨,雙方能否在最後時刻達成協議,仍是未知數。
2、 全球供應鏈的潛在衝擊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如果中美未能達成協議,美國可能對更多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不僅將推高美國國內物價,還可能引發全球供應鏈的連鎖反應。反之,如果雙方達成妥協,將為全球貿易注入一劑強心針,緩解當前的緊張局勢。
總結:特朗普的貿易豪賭與全球新格局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如同一場席捲全球的貿易風暴,對加拿大、巴西、印度等國形成了精準打擊,同時也為墨西哥、韓國等國留下了談判的餘地。這場以「對等關稅」為名的豪賭,既體現了特朗普一貫的強硬風格,也暴露了其政策在國內外的潛在風險。從物價上漲到司法爭議,美國國內的壓力正在累積;從中國協議的懸念到全球供應鏈的動蕩,國際貿易格局正面臨深刻重塑。
市場情緒進一步受到打壓,亞洲股市普遍走低。投資者擔憂新一輪關稅可能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但避險資金並未明顯流向黃金市場。
與此同時,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持倉量小幅下降0.09%,反映出市場對黃金的投資需求有所減弱。
目前市場焦點轉向北京時間晚間公布的美國非農就業報告。在美聯儲本周維持利率不變后,勞動力市場數據將成為判斷美聯儲下一步政策走向的關鍵指標。
北京時間10:55,現貨黃金現報3290.56美元/盎司。
交易員表示,若就業數據強勁可能進一步推高美元,加劇黃金的下行壓力;反之則可能為金價提供短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