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8月11日-8月15日)將是全球市場的「超級周」,一系列重磅經濟數據和央行事件將密集登場。從美國CPI通脹數據到多國GDP報告,再到澳洲、挪威央行的利率決議,每一件都可能引發市場劇烈波動。投資者需提前布局,以應對潛在的風險與機遇。
一、通脹數據成焦點:美國CPI能否「降溫」?
下周最受矚目的當屬美國7月CPI數據,將於周二(8月12日)公布。市場普遍關注通脹是否延續放緩趨勢,若數據低於預期,可能強化美聯儲暫停加息的預期,利好風險資產;反之,若通脹反彈,或將引發市場對加息周期延長的擔憂。
同日,德國ZEW經濟景氣指數和英國失業率數據也將為歐洲經濟前景提供線索。
二、央行決議密集:澳洲、挪威央行如何出招?
下周二,澳洲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市場預期其將降息25個基點,還需關注央行行長布洛克在記者會上的鴿派或鷹派信號。周四(8月14日),挪威央行將宣布利率決定,若意外加息,可能提振挪威克朗,並對歐洲貨幣市場產生連鎖反應。
下周三(8月13日),經濟數據相對較少,主要關注美聯儲官員的講話,里奇蒙聯儲主席巴爾金、芝加哥聯儲主席吉爾斯比和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的演講,或透露美聯儲內部對利率路徑的分歧。
三、GDP數據潮:多國經濟健康狀況揭曉
周四將是「GDP數據日」,英國、歐元區、日本和韓國將陸續公布第二季度GDP初值。英國6月GDP和季度數據尤為關鍵,若顯示經濟萎縮,可能加劇英鎊波動。日本GDP若表現疲軟,或進一步施壓日元。此外,中國周五(8月15日)發佈的7月工業增加值和零售銷售數據,將為亞洲市場注入新的波動因素。
四、「恐怖數據」:美國零售銷售能否延續強勢?
周五,美國7月零售銷售數據(俗稱「恐怖數據」)將揭曉。此前美國消費者支出表現強勁,若數據繼續超預期,可能支撐美元走強;反之,若增速放緩,市場或擔憂經濟動能減弱。同日公布的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初值,也將為美國消費前景提供重要參考。此外,外資購買美債數據可能影響美債收益率走勢。
五、其他亮點:地緣與政策風險需警惕
投資者下周需要繼續關注國際貿易局勢和地緣政治局勢的相關消息,尤其是特朗普的貿易談判相關消息、俄烏衝突的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