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起的全球貿易關稅戰正重塑國際經濟秩序。在中國堅決反製、歐盟推出報複性關稅後,美國暫緩了對其他國家的關稅措施,卻進一步加大對華關稅力度。這一係列動作不僅破壞了全球貿易信心,更加速了一個關鍵趨勢——去美元化(De-dollarization)的進程。
貿易戰衝擊與美元地位鬆動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資料顯示,2024年2月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首次跌破50%,降至49%,而人民幣占比升至4.33%,創六個月新高。這一變化雖看似微小,卻可能成為美元霸權鬆動的開端。
美元長期主導國際交易,得益於全球貿易對美元結算的依賴。然而,美國濫用關稅武器導致國際貿易萎縮,直接削弱美元需求。同時,各國對美貿易順差減少,亦降低其購買美債的意願,進一步動搖美元地位。此外,俄烏衝突後美國凍結俄羅斯美元資產的行為,令多國警惕美元資產的安全性,轉而增持黃金以分散風險。
人民幣國際化:技術驅動的突圍
另外,中國正通過技術手段加速去美元化進程。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宣布,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係統將全麵連接東盟十國和中東六國,覆蓋全球38%的貿易額。這一舉措被《經濟學人》稱為「布雷頓森林體係2.0前哨戰」,其核心在於用區塊鏈技術重構國際支付體係。(1944年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係奠定了二戰後全球經濟秩序,其核心是美元與黃金掛鉤(35美元/盎司),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固定彙率。該體係促進了國際貿易和金融穩定,並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援。然而,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後,體係瓦解,但美元仍保持主導地位。如今,該體係被視為曆史上首個全球貨幣協作框架,其興衰對當前去美元化討論仍有借鑒意義。)
與傳統SWIFT係統需3至5天的跨境清算相比,數字人民幣橋將時間壓縮至7秒。例如,香港與阿聯酋的測試中,一筆通過數字人民幣支付的交易手續費下降98%,且無需經過中介銀行。這種高效、低成本的支付方式,可能成為去美元化的關鍵推手。
投資策略:擁抱多元化
麵對去美元化趨勢,投資者需調整策略以應對潛在風險與機遇:
1. 貨幣資產多元化
l 增持非美元資產,如歐元區債券或人民幣計價產品。中國國債因收益率穩定,正吸引更多國際資金
l 關注人民幣國際化紅利,適度配置A股、港股或人民幣債券。
2. 避險資產配置
l 黃金作為無國界資產,在貨幣體係動蕩時通常表現強勁。
l 大宗商品(如石油、天然氣)可能因計價貨幣多元化而波動,相關ETF或資源國股票(如巴西、俄羅斯)值得關注。
3. 區域機會挖掘
l 聚焦“一帶一路”及東盟、中東市場,這些地區的基建與貿易項目可能更多采用非美元結算。
l 新興市場或受益於美元影響力下降,MSCI新興市場指數基金是一個潛在選擇。
4. 風險管理
l 對衝美元波動風險,尤其是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投資者。
l 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市場(如美股),以分散長期壓力。
結語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與金融製裁的濫用,正加速全球去美元化進程。數字人民幣等新技術為國際支付提供了替代方案,而多國增持黃金、減少美債的舉動亦反映出對美元體係的擔憂。在這一變局中,投資者需靈活調整策略,把握多元化機遇,同時警惕美元霸權鬆動可能引發的市場震蕩。未來,全球經濟格局或將迎來更深層次的重構。
自主交易及防詐提示:交易潛在風險,操作必須謹慎。確保交易自主,時刻妥善保管賬號及密碼,杜絕第三方操作。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