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農數據意外疲軟,強化美聯儲9月降息25基點預期,但日本政壇更迭與OPEC+增產計劃引發跨市場連鎖反應。本周關鍵看點:美國CPI/PPI數據或引爆50基點降息概率博弈;日元貶值邏輯強化;法國政局與美債發行考驗風險資產韌性;黃金展現獨立上漲動能,澳元或成波動率突破口。
未來一周主要風險事件概述:
亞洲市場對上周五(9月5日)美國疲軟的非農就業數據作出反應——亞洲股票指數在短期內能否跑贏美國股票指數?
原油可能會對OPEC+原則性同意在十月增產137萬桶作出反應——布倫特原油期貨會收盤低於65美元嗎?
日本首相石破茂辭職,自民黨尋找新領導;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將再次加息;很難找到持有日元的明確理由。
法國總理貝雅魯周一面臨信心投票,馬克龍總統可能會宣布一位新總理(將面臨信心投票),或者開啟提前舉行立法選舉的途徑。標普將於周五宣布其對法國主權評級審查的結果——評級下調的可能性存在,但概率較低。
美國CPI和PPI是本周的關鍵數據風險——一份benign的通脹報告可能會開啟九月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周四的歐洲央行(ECB)會議預計將是一次低風險、低波動的會議——利率將保持在2%。
中國公布8月貿易數據、信貸數據和CPI。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也吸引市場關注。
美國財政部計劃通過續發操作來發行1190億美元的3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這一供應量能否抑制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下跌?
聯邦儲備系統的獨立性和可信度——需關注特朗普在試圖罷免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庫克方面的進展。
看空日元的邏輯持續強化
本周投資熱點自日本政壇變局開啟:日本首相石破茂採取務實舉措,在自民黨即將到來的閃電選舉前主動辭職。這一結果雖在預料之中,但市場焦點已轉向繼任者人選及其對日本政治穩定的影響,尤其是自民黨潛在聯盟夥伴的動向。
新領導層還將面臨額外財政措施與預算規模的決策考量,因財政刺激力度對抑制長期日債收益率上行至關重要。這些進展可能進一步強化市場預期——將日本央行下次25基點加息的時點推遲至2026年。該預期已在市場上顯現:互換合約顯示市場定價12月前僅會加息12基點,且市場恢復交易后隱含加息概率可能進一步下修。
(澳元兌日元日線圖,來源:易匯通)
這是目前很少有人想持有日元的又一個原因:儘管美元兌日元受限,但預計亞洲日元的疲軟將更加廣泛,因此澳元兌日元和歐元兌日元的多頭在這裏更有意義。
美國非農餘波:數據修正引發政策反思
市場已充分討論,上周五發佈的美國非農就業報告仍在多個層面具有重要意義。儘管美國就業數據表現疲軟,但相較於加拿大就業數據的惡化(減少6.5萬,失業率升至7.1%),其表現仍相對良好。加元外匯市場隨後將對加拿大央行9月17日會議降息的預期概率上調至73%。因加拿大央行與美聯儲FOMC會議同日舉行,9月17日已成為風險日程表中的關鍵日期。
在連續53個月正增長后,6月非農數據下修至-1.3萬,正式終結了這一強勁勢頭。整體而言,這凸顯出美聯儲與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驅動關鍵決策的數據準確性與可靠性,對於維持政策與戰略方向的公信力至關重要。
歷史數據修正並非新鮮事,但若美聯儲最初知曉6月就業增長為-1.3萬而非+14.7萬,他們極有可能在7月FOMC會議上降息——這將成為數據失真導致政策結果迥異的經典案例。
勞動力市場鬆弛積聚:9月降息25基點已成定局
特朗普持續指責鮑威爾與美聯儲行動滯后或許確有依據。三個月平均就業增長現已降至僅2.9萬,失業率則連續第二個月攀升至4.3%。美國勞動力市場明顯呈現鬆弛積累態勢。儘管大規模裁員有限,美聯儲很可能採取先發制人立場以防止形勢惡化。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薪酬渠道的惡化:全體僱員平均年薪同比增速放緩,周平均工時亦降至34.2小時。
非農數據修正將重回焦點,勞工統計局將公布截至2025年3月的12個月數據初步修正值。市場預期將出現顯著下修。
正如疲弱非農數據后的預期,利率互換市場現已定價9月降息50個基點的微弱概率(7%)。9月FOMC會議降息25個基點已被視作既定事實,預計不會出現聯儲投票委員的異議。
核心CPI與PPI:關鍵經濟事件風險
若美國核心PPI與CPI數據較預期更為溫和,9月降息50個基點的隱含定價概率可能上升。市場預期核心CPI環比增長0.3%,同比持平於3.1%。市場將密切關注關稅向核心商品通脹的傳導,而核心服務通脹預計將放緩。
若核心CPI降至3%甚至進入「2開頭」,美國互換合約或將對9月降息50個基點的概率定價升至30%-40%。在此情境下,美元指數很可能跌破97.60,順周期風險貨幣(澳元、紐元、瑞典克朗及南非蘭特)將跑贏大盤。澳元兌美元有望創年內新高——鑒於澳洲聯儲本輪周期可能僅剩一次降息(甚至為零),澳元多頭戰術配置吸引力上升。
(澳元兌美元日線圖,來源:易匯通)
美股應能強勢突破新高(標普500與納斯達克100指數),部分原因是美債收益率下降將提升久期權益資產的凈現值。降息50基點預期升溫與通脹擔憂緩解相契合,同時第三季度GDP增速預計追蹤在2.5%-3%區間,企業盈利強勁且美元走弱將為美股跨國公司提供順風環境。
若美國CPI意外走高:市場反應推演
若美國核心CPI同比增速意外升至3.2%以上,或將引發2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5-10個基點,從而推動美元溫和走強。儘管債券投資者本周還需消化1190億美元的美債發行供給,但由於9月降息25個基點幾乎已成定局,短期美債收益率的上升空間將受限。
然而,市場對遠期降息的預期將會收縮,目前低於美聯儲中性利率假設的終端聯邦基金利率定價(現為2.87%)將會上修。美股可能表現疲軟——儘管上周買盤曾在盤中下跌時提供支撐,但若滯脹風險加劇,這種支撐力度或將消退。
美債遇冷之際 黃金才是真正贏家
(現貨黃金最近10日分時圖,來源:易匯通)
儘管美債持續獲得買盤青睞,真正的贏家仍是黃金。過去10日金價走勢圖呈現標準的「左下至右上」強勢攀升格局。
無論將近期金價走強歸因於何種基本面因素(任何解釋都可能成立),其與標普500指數及美債缺乏統計相關性的獨立強勢表現,對尋求通過多元化配置降低組合波動的多資產管理者極具吸引力。
海外事件風險梳理
除美國經濟數據外,周四歐洲央行會議預計影響有限——幾乎必然維持利率於2%不變,且不太可能釋放政策調整緊迫信號。
中國本周則迎來數據密集發佈期:8月貿易數據(進出口)、信貸數據(新增貸款與社會融資總額)及CPI將陸續公布。
法國政局進展亦需密切關注,市場將聚焦法國10年期OAT國債與德國10年期國債利差是否走闊。
法國政治大戲可能奪走歐洲央行會議的市場關注度,若市場對法國提前舉行立法選舉的預期升溫,不僅可能推升歐元波動率,更會增加惠譽下調法國主權評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