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版圖劇烈震蕩之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投下"定心丸"與"警示彈"雙重信號。她明確表示,儘管特朗普政府掀起的關稅海嘯正製造巨大不確定性,但短期內尚不足以引發經濟衰退,不過持續的政策迷霧恐將侵蝕全球增長根基。
政策閃電戰衝擊市場神經
自今年1月重返白宮以來,特朗普接連發動關稅閃電戰:對中國商品全面徵收20%關稅,懸在加拿大、墨西哥頭頂的25%關稅利劍雖暫緩仍未撤除,鋼鐵鋁材關稅重拳出擊,更計劃在4月2日"解放日"推出全球對等關稅方案。這種"推特治國"式的政策突襲,導致道指等主要股指2月中旬以來暴跌10%,市場恐慌情緒持續蔓延。
IMF微調預測背後的經濟韌性
面對貿易陰雲,IMF展現出審慎樂觀態度。格奧爾基耶娃透露,即將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可能小幅下調預期,但維持1月對2025年全球增長3.3%的基本判斷(其中美國預期2.7%)。她在路透專訪中強調:"我們尚未看到災難性影響",短期衰退風險可控,這番表態為動蕩市場注入穩定劑。
不確定性成頭號"經濟毒藥"
總裁特別警告"拖延戰術"的致命危害:"政策迷霧每持續一天,經濟增長就多流失一分動能"。IMF研究證實,關稅本身的影響尚可量化,但伴隨的決策不確定性會持續抑制企業投資與消費者信心,這種"慢性中毒"效應可能比關稅本身更具破壞性。她呼籲各方儘快撥雲見日,"明確規則才是最好的經濟刺激政策"。
總結
當前全球經濟正行走在政策鋼索之上:短期來看,得益於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韌性,關稅衝擊尚在可控範圍;但若"特朗普貿易劇本"持續以不可預測的方式上演,市場信心可能從量變到質變。IMF的預警猶如迷霧中的信號燈——避免衰退的關鍵不在於關稅高低,而在於能否儘快結束這場"誰先眨眼"的危險遊戲。
關稅衝突加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投資者傾向於持有美元避險,短期內可能提振美元匯率;若關稅推高美國通脹,美聯儲可能維持高利率甚至進一步加息,從而增強美元吸引力。但中長期若關稅戰持續,美國經濟增長受損、貿易夥伴反制,美元可能承壓。IMF的警告也暗示,政策不確定性若長期存在,最終可能削弱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