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0月3日),美聯儲新任理事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再次呼籲採取激進的降息政策,以應對特朗普政府經濟政策帶來的重大變化,特別是移民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他認為,當前經濟環境表明中性利率已顯著下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限制性正在增強。然而,米蘭也表示,他的立場與美聯儲其他官員的分歧並不像外界認為的那麼大。
米蘭指出:「如果政策明顯偏離了經濟需求,就應當以較快的速度進行調整。」他認為,當前美聯儲的利率政策雖然尚未引發迫在眉睫的危機,但如果維持過高利率太久,可能會導致經濟問題。他強調,基於移民和其他經濟因素的變化,美聯儲需要更寬鬆的貨幣政策。
背景與美聯儲內部的分歧
米蘭的言論正值美國政府因預算案未獲通過而停擺,未能如期發佈最新的就業報告。儘管如此,米蘭對此並不擔憂,表示美聯儲在10月底的下一次會議前仍有足夠時間評估數據。
作為美聯儲最新任命的理事,米蘭目前從特朗普白宮的職位上請假,這在美聯儲歷史上頗為罕見。在9月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他曾投票支持降息50個基點,但最終美聯儲僅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4%-4.25%,以平衡控制通脹和支持逐漸疲軟的就業市場。
美聯儲官員們預計,到2025年底,利率目標將降至3.5%-3.75%,並在2026年進一步降至3.25%-3.5%。然而,米蘭主張更快的降息節奏,這與許多地區聯儲銀行行長形成對比。後者擔心,在通脹仍高於美聯儲2%目標且特朗普關稅政策可能推高物價的背景下,過快降息可能加劇通脹壓力。
通脹與就業的複雜平衡
同日,芝加哥聯儲行長奧斯汀·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表示,美聯儲當前面臨「棘手處境」。近期數據顯示,服務業通脹有所上升,而就業增長放緩。古爾斯比指出,服務業通脹的上升可能與關稅無關,這讓他對大幅降息持謹慎態度。他表示:「看到通脹上升,特別是服務業通脹的回升,我對過於激進的降息政策有些擔憂,不能指望通脹會自行消退。」
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9月FOMC會議后的新聞發佈會上也暗示,米蘭的立場在委員會中較為孤立。他表示:「今天幾乎沒有多少人對降息50個基點的提議表示支持。」鮑威爾認為,除非政策明顯偏離經濟需求,否則無需大幅調整利率。
然而,美聯儲負責監管的副主席米歇爾·鮑曼(Michelle Bowman)雖然支持了9月的25個基點降息,但她近期警告,美聯儲的政策可能在應對勞動力市場風險方面已落後于形勢。
米蘭的辯解與市場反應
米蘭淡化了他與其他官員的分歧,稱他的長期政策預期與同事們並無太大不同,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希望更快達到目標利率水平。
他還駁回了市場對激進降息可能推高金融市場熱度的擔憂。他指出:「僅從寬鬆的金融條件來推斷貨幣政策立場可能是錯誤的,因為金融市場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驅動。」他補充說,金融條件並非全面寬鬆,例如住房金融領域仍相對緊張。
米蘭的激進降息立場在美聯儲內部引發了廣泛討論。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米蘭的觀點可能反映了特朗普政府經濟政策對勞動力市場和通脹預期的潛在影響,但其他官員更傾向於謹慎行事,以防通脹進一步失控。
米蘭的立場可能對市場預期產生一定影響。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埃倫·岑特納(Ellen Zentner)表示:「米蘭的言論突顯了美聯儲內部對經濟路徑的不同判斷。移民和關稅等因素確實可能改變中性利率的估算,但當前通脹壓力使得激進降息的風險不容忽視。」
美聯儲內部的分歧反映了當前經濟的不確定性。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10月底的會議上繼續降息,但幅度可能仍以25個基點為主。高盛的經濟學家預測,美聯儲可能在2025年逐步放緩降息步伐,以應對通脹可能因關稅政策而加劇的風險。
分析師觀點
市場分析師對米蘭的立場反應不一。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馬克·海弗勒(Mark Haefele)認為,米蘭的激進降息主張可能為市場提供短期提振,但如果通脹持續高企,美聯儲可能不得不重新收緊政策。
相比之下,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里克·里德(Rick Rieder)表示,當前經濟數據尚不支持大幅降息,美聯儲需要更多證據來確認中性利率的下降。
總結
米蘭的激進降息主張為美聯儲內部的政策辯論增添了新的維度。儘管他試圖淡化與同僚的分歧,但其立場與當前主流謹慎派形成鮮明對比。面對通脹與就業市場的雙重挑戰,美聯儲的政策路徑仍充滿不確定性。
市場和分析師普遍認為,美聯儲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降息,但節奏和幅度將取決於經濟數據的演變以及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