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10月8日)亞歐時段,全球金融市場見證了一個裡程碑式的時刻——現貨黃金價格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截止14:57,一度刷新歷史記錄高點至至4036.98美元,目前交投於4032.16美元/盎司附近。與此同時,期貨市場同樣火爆,12月交割的紐約期金創下4059.3美元的歷史新高。這一漲勢並非偶然,而是2025年以來黃金持續發力的結果:繼2024年全年上漲27%后,今年黃金已累計飆升53%,成為全球表現最亮眼的資產之一。市場分析師指出,這場「黃金風暴」的背後,是經濟動蕩與政策轉向的雙重推力。
三重引擎推動金價飛天
在這場黃金盛宴背後,是多方力量的共同托舉。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轉向成為最強勁的推手。隨着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七天,關鍵經濟數據發佈陷入停滯,市場對降息的預期愈發強烈。期貨合約顯示,交易員們正以超80%的概率押注美聯儲將在本月會議宣布降息25個基點,並在12月再度實施同等幅度降息。
獨立金屬交易員Tai Wong直言:"在美聯儲持續放水的預期下,市場目光已投向5000美元下一個整數關口。"
地緣政治的火藥味則不斷強化着黃金的避險魅力。中東地區持續緊張的衝突、烏克蘭戰事的僵局、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當選引發的政局動蕩、法國社會騷亂等國際事件,如同接連爆發的火山,驅使全球資本湧入黃金這片"安全港"。KCM Trade首席市場分析師Tim Waterer指出:"政府停擺與地緣風險的雙重疊加,正在重塑全球資產配置邏輯。"
更值得關注的是全球央行與機構投資者的戰略轉向。各國外匯儲備"去美元化"進程加速,實物黃金支持的ETF出現巨額資金流入,加上高盛、瑞銀等頂級投行連續上調金價預測,形成強大的買方力量。Capital分析師Kyle Rodda補充道:"日本赤字財政惡化引發的貨幣信用擔憂,成為引爆最新行情的導火索。"
高盛周一將2026年12月的金價預期從4300美元/盎司上調至4900美元/盎司,理由是西方ETF資金流入強勁以及央行可能買入黃金。
暗流涌動的市場博弈
儘管牛市氛圍濃厚,但市場深處仍潛藏着暗流。部分分析師提醒,在4000美元關口附近,獲利了結的誘惑可能引發短期技術性回調。不過多數專業投資者認為,任何回調都是入場良機,因為驅動黃金長期走牛的核心要素——全球債務規模膨脹、美元信用體系動搖、儲備資產多元化趨勢等——在未來三年內都難以逆轉。
這種"害怕錯過"的群體心理正在形成自我強化的循環。從東京到倫敦的交易大廳里,基金經理們紛紛調整持倉結構,將黃金配置比例從傳統的3-5%提升至10%以上。一位華爾街交易主管透露:"就連最保守的養老基金都在追問,如果不持有黃金,該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惡性通脹?"
黃金新時代的投資啟示
當金價穩穩站在4000美元之上,市場正在重新定義黃金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的角色。它不再僅僅是抵禦通脹的工具,更成為應對國際貨幣體系重構的"壓艙石"。從美聯儲政策轉向到地緣格局裂變,從央行購金潮到散戶投資覺醒,這些因素共同構築了黃金的堅實基底。
正如資深市場觀察家所言:"當政府債務突破經濟承受極限,當國際支付體系出現裂痕,黃金終將展現其千年不變的貨幣本質。"這場始於避險需求、助推于貨幣寬鬆、升華于信用重構的黃金大戲,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

(現貨黃金日線圖,來源:易匯通)
北京時間14:54,現貨黃金現報4032.54美元/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