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總務省周五發佈數據顯示,剔除生鮮食品的東京核心CPI同比上漲3.4%,不僅高於3月的2.4%,也超過市場預測的3.2%。這也是自2023年7月以來東京核心通脹首次突破3%,預示着全國範圍內價格壓力可能全面升溫。
此次物價跳升主要受到以下因素推動:政府削減對電力與燃氣賬單的補貼,提高了能源相關開支;
日本新財年4月1日起多項食品價格上調,進一步加重家庭負擔;服務業價格亦呈現上漲趨勢,暗示通脹逐漸向更廣領域擴散。

「東京物價作為全國通脹趨勢的領先指標,持續攀升可能迫使日本央行重新評估其寬鬆立場。」——據市場調查顯示的經濟學家分析
更廣義核心CPI漲幅升至3.1%,通脹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更能反映潛在通脹趨勢的「剔除生鮮與能源價格」的核心指標也顯示出明顯加速。該指標4月同比上升3.1%,前值為2.2%,這是日本央行重點關注的中長期價格動能信號。
這一變化顯示,當前通脹不再僅僅由成本推動,而可能正向需求端擴散,尤其是在服務業、醫療、教育等「非貿易品」領域。
美方關稅影響外部環境,日本央行面臨雙重風險
雖然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此前多次表示「如有必要,將繼續加息」,但市場普遍預計4月30日至5月1日的政策會議上將維持短期利率在0.5%不變。
主要原因在於外部環境複雜化,尤其是美國實施的新一輪關稅措施:美國計劃對亞洲國家商品徵收更高關稅,可能抑制全球需求;
日本出口部門將面臨壓力,可能影響企業投資與工資增長;若貿然加息可能打壓本已疲軟的國內需求,陷入「滯脹式通脹」風險。
「日本央行預計將在會議上下調經濟增長預期,並警告美方關稅升級帶來的外部衝擊風險。」——據市場調查顯示的內部人士透露

編輯觀點:
此次東京CPI跳升再次突顯出日本面臨的「結構性通脹」壓力正加劇。與2022年那輪成本型通脹不同,本輪價格上漲開始波及更廣領域,持續性更強。
然而,日本經濟復蘇仍不穩固,加之外部環境因關稅政策趨緊,令日本央行難以貿然加息。未來貨幣政策可能進入「觀望但傾向緊縮」的過渡階段,關鍵將取決於未來幾個月工資增長與企業價格傳導能力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