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之下,亞洲各國股市漲跌分化嚴重,表現出美聯儲鴿派立場並未漸趨明晰,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Powell)于周四凌晨的新聞發佈會上發表了講話。當天美聯儲議息會議宣布降息25個基點,此次會議包含諸多複雜環節與支線脈絡,其情節豐富度足以拍一部多集的短劇,其解讀的分裂程度遠超預期!
為釐清市場核心邏輯,以下是從資深美聯儲觀察人士的交流內容及研究報告中提煉的關鍵要點:
10月降息成「阻力最小路徑」,12月動作存疑
LH梅耶爾/貨幣政策分析公司(LHMeyer/MonetaryPolicyAnalytics)經濟學家凱文·伯吉特(KevinBurgett)預判,美聯儲將在10月再度實施25個基點的降息。他明確指出,10月降息屬於「阻力最小的政策路徑」——因美聯儲利率委員會下次會議(10月28-29日)召開前,僅會公布一份就業數據,數據變量有限。
對於12月是否續降,伯吉特認為不確定性顯著更高。屆時美聯儲官員將掌握足量經濟數據,政策決策的參考依據更充分。「10月降息並不意味着12月政策方向已被鎖定,」他補充道。
當前金融市場定價顯示,年內大概率還將迎來兩次25個基點降息。而對於2025年的利率路徑,美聯儲與市場預期存在顯著分歧:美聯儲內部預期利率將維持在3.4%附近,市場則已將利率定價至2%下方。
貝萊德(Blackrock)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傑弗里·羅森伯格(JeffreyRosenberg)分析,這種分歧的核心在於,市場正提前博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繼任者可能推行的政策轉向。
官員共識:關稅通脹屬「一次性衝擊」,無需過度反應
鮑威爾在發佈會上明確釋放信號:市場對關稅引發通脹螺旋式上行的擔憂正逐步緩解。
「當前通脹持續沖高的可能性已明顯降低,」鮑威爾表示。
伯吉特進一步指出,從美聯儲發佈的經濟預測來看,「全體官員已形成共識」——對關稅驅動的階段性通脹無需過度關注,政策制定將跳出短期物價波動干擾。
「目前尚無明確因素能扭轉這一認知,」伯吉特強調。即便勞動力市場持續緊平衡,過去常作為通脹推手的薪資增長卻表現疲軟,這與白宮的反移民政策導致勞動力供給受限的結構性問題直接相關。
美聯儲內部「抱團」挺鮑威爾,獨立性捍衛信號明確
會議前,多數美聯儲觀察人士預判會出現多名官員投出反對票的分歧局面。但最終表決結果顯示,僅特朗普政府首席經濟學家、美聯儲新成員斯蒂芬·米蘭(StephenMiran)對降息決議投下反對票。
荷蘭國際集團(ING)區域研究主管帕德里克·加維(PadhraicGarvey)在給客戶的研報中指出:「這一投票結果很可能是美聯儲利率委員會其他成員的主動選擇——既向鮑威爾主席傳遞支持信號,更本質上是對美聯儲政策獨立性的間接捍衛。」
復興宏觀研究公司(RenaissanceMacroResearch)首席經濟學家尼爾·杜塔(NeilDutta)分析,此前力推降息的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Waller)與米歇爾·鮑曼(MichelleBowman)選擇不投反對票,核心原因是「他們聚焦當下核心目標」——推動其他官員認可「年內三次降息」的政策框架(含本次降息)。
艾弗科·ISI(EvercoreISI)副主席克里斯納·古哈(KrisnaGuha)則表示,「儘管美聯儲內部存在相當數量反對降息的官員,但鮑威爾仍能為其傾向的政策路徑凝聚多數支持票。」
市場誤讀「風險管理型降息」,鮑威爾真實意圖存在轉向可能?
當鮑威爾將本次降息定義為「風險管理型降息」時,金融市場隨即呈現負面反饋,普遍將其解讀為「未來降息將採取逐會評估、節奏不定」的信號。
但古哈認為,市場完全誤讀了鮑威爾的表述。事實上,「風險管理型降息」的核心內涵是:美聯儲無需等待經濟出現明確走弱信號,即可主動出擊穩預期——這一邏輯對風險資產實則構成明確利好。
誠然,當前有7名美聯儲官員支持年內不再進一步降息。「但未來政策辯論的核心陣營,將是12名主張2025年續降的官員,而非7名反對降息的官員,」古哈補充道。
美聯儲利率決議展望與關注要點
10月會議前的非農就業數據直接影響降息節奏;同時可以通過這個數據對10月美聯儲利率決議的影響側面觀測美國政治對美聯儲的影響程度。
之後需要交易員關注12月之前披露的多組美國就業和通脹數據,尤其是就業,因為美聯儲主席稱決策淡化了對通脹的考慮,但同樣的關稅邏輯可能為美國經濟受到的衝擊提供新的說辭。
美國總統是否還會繼續通過人事安排等方式干預美聯儲的決策也需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