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公布的美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數據顯示經濟尚可,但深入觀察便能發現更多疲軟跡象。對經濟的擔憂可能已開始影響消費者的支出決策。若美國經濟真如表面般強勁,美聯儲上月便不會降息。那麼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在10月1日政府停擺前,經濟仍保持着穩健擴張步伐。儘管增長放緩的預警不絕於耳,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仍有望交出超平均水平的成績單。
但經濟疲態已顯而易見:就業市場基本停滯,消費者信心持續走低,通脹再次抬頭,企業還在應對變幻莫測的關稅政策中艱難求生。
政府停擺通常不會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但當前僵局正加劇不確定性。投資者和企業賴以決策的關鍵經濟報告均已暫停發佈,導致支出與投資決策愈發艱難。
EY Parthenon首席經濟學家格雷戈里·達科指出:「在政府數據缺位的情況下,從企業到投資者等私營部門決策者正變得愈發謹慎。」
第三季度經濟假象?
當前顯露的經濟疲態或許不會體現在美國的第三季度數據中。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將連續第二個季度保持超常增速——亞特蘭大聯儲GDP預測模型顯示三季度年化增長率將達3.8%,與二季度持平。儘管華爾街預測更為保守,多數機構仍將三季度GDP增速錨定在2%以上區間,這已高於經濟學家認定的美國經濟理想增長水平。
然而三季度GDP數據最早也要到10月底才能公布,若政府停擺持續,發佈可能進一步推遲。更重要的是,即便數據出爐,也難以反映當前經濟實況。在官方數據缺位的情況下,市場能見度正持續降低。
金融市場厭惡不確定性。在沒有官方數據(如非農就業)指引的情況下,投資者難以評估美國經濟的真實健康狀況和美聯儲的政策路徑。這會導致風險厭惡情緒,但由於美國自身是不確定性的源頭,資金未必會選擇流入美元避險,反而可能因無法定價而撤離美元資產。
這正是華爾街轉向私營經濟數據的根源——甚至包括一些往常不受關注的指標。以ADP九月就業調查為例:這個為數千家企業處理數百萬員工薪酬的公司數據顯示,近四個月內就業人數第三次出現萎縮——若排除疫情時期,這已是十五年來的首次。
針對美國企業高管的調查同樣反映出普遍焦慮:持續貿易爭端、關稅推升的成本、以及消費意願萎縮導致的需求疲軟正形成多重壓力。
供應鏈管理協會製造業調查委員會主席蘇珊·斯賓塞坦言:「當前絕非尋常時期。在不確定性消除之前,企業將持續保持觀望態勢。」
美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同樣心存憂慮
儘管當前消費支出尚能支撐經濟免於衰退,但民眾始終對通脹問題耿耿於懷。同時,就業市場疲軟導致求職難度大增,更成為新的憂患。這種經濟焦慮可能正開始顯著影響消費決策——以信用卡使用為例:8月美國循環信貸餘額出現今年第三次下滑,信用卡債務餘額更是疫情以來首次同比下降。
多家大型家居建材賣場高管透露,消費者正在推遲浴室裝修、廚房改造等大型家裝項目。家得寶與勞氏公司上月均向投資者透露,DIY愛好者及其他客戶群體已縮減大型裝修計劃,或無限期推遲工程,或轉向規模較小的項目。
這種新生的謹慎態度同樣體現在美國民眾的網絡搜索行為中。文藝復興宏觀研究公司宏觀經濟主管尼爾·杜塔在最新研報中指出,近兩個月浴室與廚房裝修方案的網絡搜索量急劇下滑。
這些跡象表明美國經濟的內部動能在減弱。一個增長預期放緩的經濟體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下降,會導致資本外流,從而施壓美元。
這類搜索數據被經濟學家歸類為「軟性」經濟指標——相較於通脹率、失業率等「硬性」數據,這類指標更具波動性。但毋庸置疑的是,最新發佈的硬性與軟性數據共同指向同一結論:美國經濟正在走弱。
美國經濟「表面尚可,內里疲軟」的複雜局面,加上政府停擺帶來的不確定性,預計將對美元指數構成下行壓力。周四(10月9日)美元指數上行動能枯竭,未能延續前三個交易日的反彈態勢,美元短期內更可能走弱,而非走強。
北京時間09:44,美元指數現報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