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4月3日),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棕櫚油主力合約結束四連漲,6月合約收盤下跌27林吉特(0.6%)至4490林吉特/噸。日內市場受美國新關稅政策引發的獲利了結情緒壓制,但分析師普遍認為,隨着二季度季節性需求回升,價格韌性仍存。
短期利空:政策擾動與聯動市場拖累
今日棕櫚油走弱直接誘因是美國宣布對多數進口商品加征10%基礎關稅,部分國家產品稅率更高。這一政策引發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國際原油價格應聲下跌逾3%,進而削弱棕櫚油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經濟性。此外,競爭油脂價格同步回落: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油下跌2.16%,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約跌幅1.18%,連盤棕櫚油亦跟跌0.71%。
雪蘭莪經紀公司Pelindung Bestari總監Paramalingam Supramaniam指出:「儘管短線資金因政策不確定性離場,但4月至5月需求回升將抵消部分壓力。」他特彆強調,當前市場邏輯並未轉向熊市——東南亞棕櫚油產量雖進入季節性增長周期,但齋月前的備貨需求及印度進口增量有望形成支撐。
基本面:供需動態的微妙平衡
從供給端看,馬來西亞3月產量環比增長已初步兌現預期,但庫存絕對值仍處於歷史中低位。知名機構調查顯示,3月末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或僅微增2%至195萬噸,因出口增速抵消了產量恢復。值得注意的是,林吉特兌美元匯率今日升值0.25%,可能對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報價構成短暫壓制,但實際影響需觀察持續性。
需求側則存在分化信號。一方面,印度溶劑萃取商協會(SEA)數據顯示,該國2月棕櫚油進口量同比大增18%,低庫存背景下補庫需求強勁;另一方面,歐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對棕櫚油制生物燃料的限制政策仍在實施,長期結構性壓力未消。
技術面需警惕關鍵位突破后的慣性下探,若近日收盤站穩4450上方,則短期調整或接近尾聲。
機構觀點:政策風險與季節性機會並存
多家機構對二季度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Paramalingam Supramaniam認為:「關稅政策對棕櫚油的實質影響有限,市場更應關注產地出口數據及原油價格聯動。」某新加坡貿易商補充稱,若4月前半月出口環比增長超10%,價格有望重拾升勢。此外,知名農產品分析機構LMC International指出,當前棕櫚油與豆油價差仍處於吸引買家切換的閾值,價格下行空間受制於替代需求。
結論:波動率抬升下的策略考量
當前棕櫚油市場處於政策擾動與基本面拉鋸階段。短線交易需警惕原油波動及資金情緒變化,而中長線投資者可關注產地庫存拐點及北半球夏季生物柴油消費潛力。價格能否突破4600林吉特前高,取決於後續出口能否延續韌性及原油市場能否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