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突然加征關稅的舉動衝擊全球市場,新興經濟體央行被迫面臨艱難抉擇:是優先刺激經濟增長,還是穩住本幣匯率?這場政策博弈正在考驗各國央行的應變能力。
1. 降息節奏被迫調整
印度、印尼等新興市場原本對降息持謹慎態度,擔心重蹈歷史覆轍——過去數十年的激進寬鬆曾引發市場崩盤。但如今,經濟基本面擔憂已壓倒穩定匯率的考量。景順亞太區策略師David Chao指出:"各國央行可能通過貨幣寬鬆來支撐增長,但這會讓本幣今年承受更大壓力。"市場預計,部分新興經濟體央行的降息步伐甚至可能快於美聯儲。
2. 美聯儲"按兵不動"加劇壓力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周明確表態,即便全球市場動蕩,也不會急於降息。這與市場預期(預測年內降息近125個基點)形成強烈反差。這種政策分歧讓新興市場央行更難抉擇——若獨自放寬政策,可能引發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
3. 各國困境大不相同
印度:2月進行了五年來首次降息,但近期更傾向於通過流動性注入而非進一步降息來緩解銀行壓力。然而,特朗普關稅可能改變策略——本周印度央行會議預計至少降息25個基點,甚至可能年內再降50個基點。
印尼:降息空間極其有限,因印尼盧比已逼近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低點。三菱日聯分析師Michael Wan認為,盧比疲軟可能迫使央行推遲降息。
拉美:巴西連續第三次加息(100個基點),而墨西哥雖未被納入最新關稅名單,但仍受25%關稅影響,上月已開始降息。
韓國:儘管面臨刺激壓力,但央行對高槓桿經濟中的風險保持警惕。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強調,需平衡刺激政策與家庭債務管控。
總結
特朗普的關稅炸彈徹底打亂了新興市場央行的布局。一邊是增長放緩的緊迫壓力,一邊是本幣貶值的潛在風險,政策制定者正走在一條越來越窄的鋼絲上。這場由美國掀起的貿易風暴,可能讓新興市場陷入比預期更長的貨幣寬鬆周期——而這一次,它們手中的緩衝工具卻比以往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