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4月21日),棕櫚油市場延續弱勢,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7月交割的基準棕櫚油合約(FCPOc3)收盤報3911林吉特/噸,較前一交易日下跌64林吉特,跌幅1.61%。這是該合約連續第六個交易日收低,創下近期最長連跌紀錄。市場受多重利空因素壓制,包括馬來西亞林吉特升值、豆油和原油價格走弱,以及全球市場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擔憂情緒。以下從基本面和技術面深入剖析棕櫚油的最新動態,並展望未來趨勢。
基本面分析:多重利空疊加
外部市場聯動拖累價格
棕櫚油作為全球植物油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格走勢高度依賴其他油脂和能源市場的表現。4月21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最活躍的豆油合約(DBYcv1)下跌0.13%,棕櫚油合約(DCPcv1)跌幅達1.18%。儘管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豆油價格(BOcv1)小幅上漲0.6%,但整體植物油市場情緒偏空。吉隆坡Iceberg X Sdn Bhd的專營交易員David Ng指出:「棕櫚油期貨因豆油和原油價格走弱而承壓,反映了美國關稅政策引發的全球負面情緒。」
原油價格的疲軟進一步削弱了棕櫚油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吸引力。知名機構報道顯示,國際油價當日下跌超2%,部分原因是市場對美國與伊朗談判進展的樂觀預期,以及對關稅政策可能抑制燃料需求的擔憂。David Ng補充道:「原油期貨走弱使得棕櫚油在生物柴油市場的競爭力下降。」
林吉特升值加劇出口壓力
馬來西亞林吉特(MYR)兌美元升值0.98%,成為棕櫚油價格下行的另一關鍵因素。棕櫚油以林吉特計價,貨幣升值直接推高了外幣買家的採購成本,抑制了需求。David Ng明確表示:「林吉特走強被視為價格下行的壓力因素。」儘管如此,出口數據提供了一定支撐。貨運調查機構估算,4月1日至20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品出口量較上月同期增長11.9%至18.5%。這一增幅顯示,儘管價格承壓,需求端仍有一定韌性。
俄烏局勢與全球風險情緒
俄烏局勢的持續緊張為大宗商品市場增添不確定性,推高避險情緒。雖然棕櫚油並非典型的避險資產,但其作為必需品的需求相對穩定。部分交易者認為,地緣政治風險可能間接推高物流成本,進而影響棕櫚油的出口競爭力。然而,當前市場更多聚焦于關稅政策和貨幣波動,地緣政治的影響暫被掩蓋。
技術面分析:下行壓力明顯,關注支撐位
從技術面看,FCPOc3合約的日K線圖顯示空頭動能佔據主導。布林帶指標方面,上軌位於4540林吉特,中軌4219林吉特,下軌3897林吉特,當前價格已逼近下軌,表明市場處於超賣邊緣。MACD指標(12,26,9)顯示快線為-31.2475,慢線為-119.9537,柱狀圖為-88.7062,負值擴大反映短期下行趨勢延續。
價格跌破中軌4219林吉特后,未能有效反彈,顯示買盤力量不足。技術分析師指出,3911林吉特的收盤價接近下軌3897林吉特,若進一步跌破,可能觸發更大規模拋售,下一支撐位在3800林吉特的心理關口。反之上方,4219林吉特的中軌為短期阻力,若價格能企穩並突破此水平,可能緩解下行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MACD柱狀圖負值雖在擴大,但與前幾日相比,跌幅有所收窄,暗示空頭動能可能在減弱。交易者需密切關注3897林吉特的支撐表現,若守住此水平,短期內可能出現技術性反彈。
未來趨勢展望
短期內,棕櫚油市場仍面臨下行壓力,林吉特升值、豆油和原油價格疲軟將繼續拖累價格。出口數據雖表現亮眼,但難以抵消外部市場的利空影響。David Ng的觀點清晰指出了當前市場的核心驅動因素,交易者應持續關注豆油和原油價格的聯動效應,以及林吉特匯率的波動。
技術面看,3897林吉特的支撐位至關重要。若價格守住此水平並伴隨MACD負值收窄,可能觸發短期反彈,目標指向4219林吉特中軌。然而,若跌破3897林吉特,市場可能進一步下探3800林吉特,空頭情緒將顯著增強。長期來看,棕櫚油的基本面需求依然穩固,特別是在亞洲市場的食品和工業用途中,但短期價格走勢更多受外部市場和貨幣因素主導。
未來幾天,交易者需關注美國與伊朗談判的最新進展,以及全球植物油市場的供需動態。若原油價格企穩或出口數據繼續超預期,棕櫚油可能獲得喘息機會;反之,持續的外部利空可能推動價格進一步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