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4月2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本周終結三連跌,主力合約FCPOc3周五收報4058林吉特/噸,周漲幅2.09%。盤面技術指標顯示,布林通道(20,2)中軌位於4164林吉特,MACD柱狀線雖仍處負值區間(-102.8),但快慢線收窄暗示短期動能修復。這一反彈主要受外圍油脂市場帶動:芝加哥豆油單日跳漲1.84%,大連豆油及棕櫚油期貨分別跟漲1.28%和2%。
油脂比價效應主導短期行情
吉隆坡交易員指出,美國豆油出口需求預期改善,直接提振了全球植物油市場情緒。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買家在沉寂五個月後重返市場,當前棕櫚油較豆油貼水擴大,刺激精鍊商補庫需求。據行業人士透露,四家主要貿易商已開始加大採購力度。這一變化部分抵消了歐盟進口縮減的利空——歐盟委員會最新預測將2025/26年度棕櫚油進口量下調16.7%至250萬噸。
生物柴油需求仍受壓制
原油市場持續疲弱對棕櫚油形成拖累。國際油價本周累計下跌逾2%,市場擔憂供應過剩問題。作為生物柴油原料,棕櫚油的經濟性隨原油走弱而降低。不過林吉特匯率持穩於4.37附近,暫時未對出口報價造成顯著干擾。
機構觀點分歧:反彈持續性存疑
知名機構分析師認為,當前反彈更多是技術性修正。"棕櫚油庫存去化速度不及預期,且5月產地季節性增產周期將至,短期上漲空間可能受限。"其強調,若芝加哥豆油未能站穩78美分/磅關鍵位,棕櫚油跟漲動能或將衰竭。
另一派觀點則關注潛在結構性變化。有駐新加坡分析師指出:"印度庫存重建需求可能持續到6月季風季前,加上印尼B35生柴計劃未鬆動,4500林吉特以下存在成本支撐。"不過其同時提醒,歐洲需求萎縮與原油波動仍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技術面與策略展望
從盤面看,棕櫚油短期阻力位明確落在4160-4200林吉特區間,該位置對應布林中軌及前期跳空缺口。考慮到MACD尚未形成金叉,且周線仍處於下行通道,交易者需警惕沖高回落風險。中長期來看,產地出口政策調整與厄爾尼諾對單產的滯后影響,可能成為三季度行情的重要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