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7月17日),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棕櫚油主力合約FCPOc3收於4212林吉特/噸,日內下跌12林吉特(0.28%),技術面顯示布林帶中軌位於4099點,MACD柱狀線持續收窄,短期動能有所減弱。市場在7月上半月出口數據不及預期的打壓下回吐前一日漲幅,儘管連盤棕櫚油及美豆油走強提供一定支撐。
出口數據疲軟觸發獲利了結
獨立檢驗機構AmSpec Agri Malaysia數據顯示,7月1-15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環比6月同期下降5.3%,另一家機構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錄得6.2%的降幅。吉隆坡交易員指出:"儘管大連棕櫚油和芝加哥豆油走勢堅挺,但出口下滑仍引發多頭平倉。"這一數據削弱了此前市場對齋月後需求復蘇的樂觀預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和中東地區的採購節奏有所放緩。
政策層面,馬來西亞將8月毛棕櫚油參考價上調至對應9%的出口稅率(7月為8.5%),此舉可能進一步抑制買家積極性。不過林吉特兌美元匯率當日貶值0.17%,部分抵消了關稅上調對價格的壓制。
生物柴油需求與外部市場支撐
印尼方面的動態為市場提供底部支撐。截至7月16日,該國生物柴油消費量已達742萬千升,完成2025年分配目標的47.5%。印尼種植園基金機構預計,今年棕櫚油徵稅規模將達30萬億印尼盾(約合18.4億美元),足以覆蓋生物柴油補貼需求。這一政策背景下,印尼國內消費對全球棕櫚油庫存的消化作用不容忽視。
外部油脂市場表現分化: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油主力合約上漲0.49%,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貨同步走高0.5%,而連盤棕櫚油合約漲幅更達0.87%。新加坡某機構分析師認為:"豆棕價差擴大可能刺激部分需求轉向棕櫚油,但需警惕巴西大豆豐產對豆油價格的潛在壓制。"
機構觀點:短期調整與長期矛盾並存
知名機構Fitch Solutions在最新報告中指出,東南亞棕櫚油產量已進入季節性增長周期,但單產恢復程度受制於去年厄爾尼諾的滯后影響,"三季度庫存重建速度可能低於五年均值"。該機構同時強調,印尼B40生物柴油測試若年內落地,將徹底改變供需平衡表。
技術分析方面,吉隆坡某期貨公司交易主管提醒:"FCPOc3合約在4250林吉特附近存在明顯阻力,若突破失敗可能下探4100-4150區間。"不過他也補充稱,當前持倉數據顯示商業套保盤佔比上升,表明產業端對遠期價格持謹慎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