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9月25日),一群由18名曾在兩黨總統手下任職的前美聯儲官員、財政部長和其他高級經濟官員組成的團體敦促最高法院駁回特朗普解除美聯儲理事麗莎·庫克職位的命令。
該小組成員包括前三任美聯儲主席和多位財政部長。
在美國歷史上,從未有總統在未獲充分司法審查前,成功解除美聯儲理事職務。如今,特朗普將這一極具爭議的做法推向最高法院,而支持與反對雙方的較量,遠不止是庫克一人職位的存廢,更是美國央行制度設計與政治干預之間一場史無前例的拉鋸戰。
法律戰線上:程序、理由與制度邊界的角力
特朗普此次解僱庫克的理由,源於他和聯邦住房金融局局長威廉·普爾特(William Pulte)提出的「房貸申請不當陳述」指控。他們聲稱,庫克在2021年入職美聯儲前,曾在房產貸款文件中將她位於喬治亞州和密歇根州的兩處房產均列為主居所,涉嫌虛假申報。然而,這項指控至今尚未有任何正式起訴,庫克本人也堅決否認。值得注意的是,路透社曾報道,庫克在其他貸款文件中曾將喬治亞州房產列為度假屋,這與普爾特的指控自相矛盾。
庫克一方的抗辯直指特朗普行為的要害:
程序不正義:他們認為,總統僅憑社媒聲明便可單方面解除理事職務,程序過於草率,嚴重缺乏正當程序。華盛頓特區一名聯邦巡迴法院曾就此裁定,特朗普的行動缺乏正當程序。
理由不充分:根據1913年通過的《美聯儲法案》,理事的解僱必須「有原因」——如失職或嚴重不當行為,且這一「原因」必須經得起司法審查。地方法院法官賈·科布(Jia Cobb)就曾明確裁定,在房貸欺詐指控尚未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特朗普的解僱缺乏足夠理由。
儘管下級法院已基於程序和理由不足的原則,暫時叫停了特朗普的行動,但特朗普政府不服,於9月18日徑直向最高法院請求允許先行解僱庫克,並要求解除此前的禁令。從技術法理來看,這場較量的核心正是對制度邊界的重新劃定:在沒有最終司法裁決前,總統的權力能否先於法律而行,這對於美聯儲這類獨立機構而言尤其敏感。
聯合上書的背後:制度守護者的集體焦慮與發聲
9月25日,一場罕見的「跨界聯盟」浮出水面。由18位曾任職于兩黨政府的前美聯儲官員、財政部長及其他高級經濟官員,聯名向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法庭之友」意見書,呼籲最高法院拒絕特朗普的請求。這批署名者堪稱「夢之隊」,其中包括過去三任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本·伯南克、艾倫·格林斯潘,以及多位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雅各布·盧、蒂莫西·蓋特納、勞倫斯·薩默斯和羅伯特·魯賓等。
他們的主要論點並非針對庫克本人的指控,而是直接聚焦于制度基石:
信譽與獨立性:意見書寫道,「提前罷免一位理事,會嚴重破壞公眾對美聯儲獨立性的信心,並隨之對經濟造成危害。」他們強調,維持現狀、讓庫克留任,完全是為了等待案件的合法性裁決。
貨幣政策與通脹:意見書直言不諱地指出,美聯儲的制度設計初衷就是將貨幣政策從日常政治波動中隔離開。任何看似將美聯儲成員「政治化」,或削弱其信譽的行為,都會「削弱其對獨立決策者施加影響的能力,並最終可能導致更高的通貨膨脹。」
這個跨越黨派的強大陣容本身就在傳遞一種強烈的信號:這場爭論早已超越了黨派政治,上升為事關美國制度穩定性的公共議題。
在媒體和評論界中,不少觀察者也加入了批評的行列。路透社曾援引多位分析師觀點,稱此舉「削弱美聯儲的獨立性」「動搖投資者對美國體制的信心」,甚至可能讓海外資本對美債和美元的態度更加審慎。有分析師直言,特朗普此舉不僅是解僱一個理事,更是在試探未來進一步干預中央銀行的底線。有評論認為,這場爭議也折射出美國制度面臨挑戰——如果制度護欄不夠堅固,一旦最高層領導選擇挑戰傳統界限,後果將是連鎖性的。
對未來的押注:制度風險與經濟可能性的交織
這不僅是一場法律案,更是一場制度的預演。無論最高法院如何裁決,此事件都可能成為一個分水嶺:它將重新定義美聯儲的「不可觸碰」地帶。
如果最高法院允許先行解僱,並最終支持總統,那麼美聯儲理事的任期保護將淪為一紙空文。未來的總統可能會通過「因由」設定來輕鬆更換央行董事會,使其構成更具政治傾向。從長遠來看,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預期穩定性將因此受損。
相反,如果最高法院維持下級法院的禁令,則將築起一道堅實的制度防線:即便總統是行政首腦,也無權在法院未有定論之前越界行使解僱權。這一判決將為美聯儲的獨立性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成為後世參照。
另一方面,這場爭論本身已經給市場投下了一道陰影。即使庫克暫時保住了職位,部分投資者和機構可能已開始重新評估美國的制度風險、預期通脹和利率路徑。在事件披露后,市場中美元走弱、短期美債收益率下跌,這都暗示着交易者們開始押注于未來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更宏觀的層面,這也將成為「權力制衡與制度穩定」的一個實驗案例。
結語
特朗普與庫克之爭,表面上看是個體職位的起伏,實則牽動的是美國制度的根基。一旦最高法院在此案中作出具有開創性的判決,其影響將跨越經濟政策範疇,延伸至美國憲政結構、國際信譽與制度穩定。
與此同時,市場尚在觀望,制度邊界尚未確定。未來幾個月,將是考驗美國央行制度彈性、司法中立性與政治規範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