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BOJ)在3月19日的會議中維持短期利率0.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然而,行長上田和夫的發言揭示了央行對食品驅動通脹的高度警惕,暗示加息時點可能早於預期。
儘管特朗普政府對貿易夥伴的廣泛關稅政策為貨幣路徑增添不確定性,國內物價與工資上漲的跡象正推動BOJ穩步收緊政策,加息預期可能為日元帶來提振。
2月核心CPI(剔除生鮮食品)同比上漲3.0%,連續第35個月高於2%目標,食品價格同比激增5.6%,為連續第七個月加速。其中,大米價格暴漲81.4%,創近50年最快增速。
全球商品成本因地緣局勢的不確定性飆升,加之日元疲軟推高進口成本,疊加去年高溫減產,食品通脹居高不下。

上田和夫表示:「大米價格的長期上漲可能影響通脹預期和公眾情緒,這一風險不容忽視,我們需密切關注。」他一改此前淡化食品通脹的立場,強調其對潛在通脹的持久影響,成為加息節奏的關鍵考量。
上田在會上罕見披露部分委員「強調需警惕物價上行風險」,顯示內部對通脹的擔憂加劇。他補充道:「若潛在通脹的上行風險加大,將成為加速調整貨幣支持程度的理由。」
此鷹派表態表明,BOJ不懼特朗普關稅帶來的全球不確定性,決心通過加息錨定通脹預期。下一份季度展望報告將於4月30日至5月1日會議發佈,上田稱可部分納入關稅影響,不排除屆時加息可能。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債券策略師Naomi Muguruma分析:「BOJ不希望市場對近期加息預期過分冷卻。特朗普政策是逆風,但一旦順風顯現,央行渴望行動,確保加息不引發意外。」
國內經濟背景工資增長為通脹預期提供支撐。截至1月的三個月平均工資(不含獎金)增長5.9%,但服務業通脹僅為1.3%,尚未顯著反映工資壓力。長期通脹預期雖未偏離2%目標,但食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可能改變公眾預期。
一位匿名BOJ消息人士稱:「食品價格上漲若持續,可能實質性改變人們對未來物價的看法,證明加息合理性。」另一人士補充,央行無法控制供應衝擊,但其持久性是關鍵。
日元近期表現疲軟,美元/日元於3月24日反彈至149.77,受美債收益率攀升至4.2770%拖累。然而,BOJ鷹派信號可能為日元提供反彈動力。
若5月加息預期升溫,美元/日元或回落至145-147區間。日元疲軟加劇進口通脹,而加息可通過提振匯率緩解這一壓力。
路孚特分析稱:「BOJ若提前加息,日元短期內可能因利差收窄獲得支撐,但幅度取決於美國政策動向。」長期看,若特朗普關稅推高全球物價,日元避險屬性或進一步增強,但需突破150心理關口。
相較於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傾向降息,BOJ因國內通脹黏性選擇穩步加息。路孚特民調顯示,大多數分析師預計下次加息在第三季度(7月),但部分觀察家認為5月1日會議已具備條件。
樂天證券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Nobuyasu Atago表示:「上田的講話讓我感覺5月可能是『活的會議』。食品通脹若不加干預,央行需採取行動。」他指出,頻繁購買商品價格的長期上漲足以觸發政策反應。

市場展望
短期內,BOJ可能在4月會議上保持觀望,以評估特朗普4月2日關稅政策的影響。若2月CPI(3月26日發佈)繼續超預期,5月加息概率升溫,利率或升至0.75%。日元可能因加息預期短期反彈至147,但若全球貿易衝擊加劇,避險需求或推低美元/日元至14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