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持續走高的多重因素令市場目光聚焦于黃金這一傳統避險資產。3月27日,高盛集團將其2025年底金價預測從每盎司3100美元上調至3300美元,反映出對央行購金力度及ETF資金流入的樂觀預期。
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已累計上漲15%,並於本月突破3000美元的心理關口,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漲勢延續了去年的強勁表現,當時美聯儲轉向寬鬆貨幣政策為金價提供了部分支撐。
高盛分析師麗娜·托馬斯(Lina Thomas)和達恩·斯特魯伊文(Daan Struyven)指出,「央行購金需求超出預期,尤其是新興市場央行自2022年俄羅斯儲備被凍結后,購金量增長約五倍。這一趨勢標志著儲備管理行為的結構性轉變,且短期內不會逆轉。」

數據顯示,今年11月至1月期間,央行月均購金量高達190噸,遠超此前預估的50噸/月。高盛預計,亞洲大國可能在未來至少三年內保持「快速積累」態勢,進一步鞏固黃金的供需緊平衡。
黃金支持的ETF資金流向成為金價上漲的另一關鍵推手。高盛分析顯示,ETF流入「超出預期上限」,主要受到投資者對宏觀不確定性加劇的避險需求驅動。美聯儲今年預計實施兩次降息的政策前景,也為ETF資金迴流提供了有利環境。
托馬斯和斯特魯伊文強調:「儘管ETF流入通常與美聯儲政策利率挂鉤,但歷史經驗表明,在宏觀不確定性持續的時期,流入可能超預期增長。」 若避險需求加速推動ETF持倉量接近2020年高峰水平,金價可能飆升至每盎司3680美元。
這一情景凸顯了投資者對美國政策不確定性的高度敏感,尤其是與特朗普政府在外交和貿易領域的顛覆性議程相關的不明朗前景。
央行購金的結構性變化為金價提供了長期支撐。高盛指出,自2022年以來,新興市場央行大幅增持黃金,月均購金量從疫情前的較低水平躍升至當前的70噸。這種行為不僅是地緣政治風險的直接反應,還反映了全球儲備多元化趨勢的深化。
分析認為,這一趨勢短期內難以逆轉,可能為金價設定更高的底部支撐。

然而,市場對金價的長期走勢仍存分歧。部分機構預測,若美聯儲降息節奏放緩或美元走強,金價可能面臨回調壓力。
但高盛堅持看漲立場,認為「即使在悲觀情景下,結構性需求仍將限制金價下行空間。」 同時,市場調查顯示,部分交易商對非OPEC+國家增產可能緩解供應緊張的預期持謹慎態度,這可能間接影響油價及相關商品市場,從而波及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