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zuho金融集團全球市場聯合主管越水健也(Kenya Koshimizu)表示,去年日本央行縮減國債購買的速度過於溫和,主要是擔心加息與縮債疊加會導致債券收益率劇烈波動。
如今加息暫停的可能性增強,「日本央行有更多空間調整節奏,縮債步伐無需再如此保守。」
他還強調:「我們應專註于恢復日本債市的正常功能,特別是在全球市場因美國政策轉向而大幅動蕩的背景下。」

日本央行債市主導地位正在鬆動,私營銀行作用增強
當前,日本央行持有日本國債總量約為一半,導致市場流動性及價格發現功能受限。市場參与者預計,日本央行將於6月對現有縮債計劃進行回顧評估,而Mizuho等主要私營機構的聲音將成為該評估的重要依據。
根據現行計劃,日本央行每季度減少4000億日元的債券購買額度,目標是在2026年3月前將每月購債規模縮減至3萬億日元。
全球不確定性放緩日本加息路徑,助力靈活政策操作
Koshimizu指出,「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的關稅政策擾動市場,加之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日本央行是否能夠繼續加息尚不明朗。」他認為,這種不確定性正好為日本央行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間,可以根據市場反應靈活調整政策節奏。
一位市場分析師表示:「全球央行正進入新的政策周期,日本央行要實現軟着陸,必須藉此機會重新平衡其在債市的角色。」
私營銀行購債意願依賴市場環境,或轉向美債配置
對於Mizuho自身是否會全面回歸日本國債市場,Koshimizu並未正面表態,僅表示「取決於具體環境」。不過他指出,在當前不確定性環境下,高度流動性的產品吸引力提升,未來可能增持美國國債。
此外,他對日本長期前景持樂觀態度,認為「隨着日本經濟擺脫通縮,企業正逐步從成本削減轉向增長戰略。」
Koshimizu總結道:「恢復市場價格發現機制才是長遠之計,特別是在貨幣政策轉型期,我們不能再依賴央行主導市場。」

編輯觀點:
日本央行當前政策正處於戰略轉型關鍵期,一方面要應對美國政策變化引發的全球市場不穩,另一方面又需逐步退出超寬鬆模式。Mizuho的表態不僅反映出市場對央行恢復「中立者」角色的期待,也突顯出債市參与者對市場機制修復的迫切。
未來若縮債節奏適當加快,且收益率保持穩定,有望吸引更多私營機構重返國債市場,從而緩解央行主導結構對市場功能的長期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