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英國經濟放緩、就業市場鬆動、工資增速下降,即便沒有貿易不確定性,降息也幾乎是必然選擇。」——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Sanja Raja
市場幾乎一致認為英國央行將於周四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從4.5%下調至4.25%。>不僅是當前經濟數據支持這一動作,英國央行內部也早有共識——在高通脹趨緩、需求走弱背景下,適度放寬貨幣政策是合適選擇。
特朗普自4月初以來對全球貿易政策態度反覆,令美元走勢異常。與經典教科書預期相反,美元承壓下行,英鎊兌美元升值、兌歐元貶值。這種混合走勢對英國影響複雜——美元計價的進口商品價格下跌有利於通脹回落,但歐洲商品則變得更貴。
石油與天然氣市場價格應聲暴跌,英國家庭有望在7月能源價格上限調整時獲得實質減負。但整體來看,貿易關稅所帶來的更深層次影響是全球需求萎縮與經濟增速放緩。

「我們非常嚴肅地看待貿易衝突對增長的風險。」——安德魯·貝利在華盛頓公開發言
英國製造商出口訂單已出現自2020年以來最嚴重下滑。據S&P Global採購經理人指數,4月出口銳減,表現遠遜預期。英國2024年對美出口總額達571億英鎊,其中製造品損失尤為顯著。
英國對美國服務貿易規模達1370億英鎊,涵蓋金融、保險、諮詢等領域。雖然未被關稅直接波及,但美國經濟放緩將拖累服務需求,進而影響英國的服務出口增長。
貿易線路一旦被擾亂,船隻延誤、港口重排將導致物資無法及時送達,這種「瓶頸型通脹」可能再度重演。目前已有跡象表明船隻在規避美國關稅港口,增加供應鏈錯亂可能性。
反過來看,若亞洲國家將出口美國產品轉向英國,可能拉低英國本土通脹。但受限於產品標準差異,美國市場的左舵汽車不適用於英國,這種替代效應仍有天花板。
此外,一切假設都建立在90天緩衝期結束后關稅政策真正落地這一前提上。目前仍存在取消或重談的可能性。
英國通脹預期年內將反彈至3.7%,僱主國民保險金稅上調250億英鎊帶來額外成本。企業可能將成本轉嫁至消費者,刺激二輪通脹。
「利率制定者將擔心企業將員工成本轉嫁為終端價格。」——貝倫貝格銀行經濟學家Andrew Wishart
正因如此,英國央行在3月曾承諾未來「漸進且謹慎」地調整利率。歐洲央行甚至警告,過度保守將抑制投資與經濟復蘇。
Wishart預計利率將在4.0%觸底,但市場押注最終將至3.5%。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Bruna Skarica則預測年底降至3.25%,2026年降至2.75%,如果形勢惡化甚至接近2%。
貝利將在本周公布英國央行對全球貿易衝突的經濟展望,決定未來利率路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保持靈活性或許是央行最穩妥的策略。

編輯觀點:
此次利率決議是對全球新一輪貿易擔憂情緒的首次系統回應。英國央行若能在堅持數據依賴原則下靈活應變,或可在全球動蕩中贏得市場信心。鑒於當前經濟增長前景偏弱,若英國服務出口也開始滑坡,利率下行空間可能遠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