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7月7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再次將全球貿易推向風口浪尖。他兌現競選承諾,向多個貿易夥伴國發出關稅信函,點燃了新一輪貿易緊張局勢的導火索。從日本、韓國到馬來西亞、印尼,再到老撾、南非等14個國家,這些信函不僅傳遞了特朗普的強硬態度,更為全球經濟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的陰霾。與此前暫停的關稅政策相比,這一次的信函有何不同?特朗普的關稅策略又將如何影響全球市場?讓我們一探究竟。
第一部分:特朗普的關稅信函席捲全球
信函發佈:從亞洲到非洲的「精準打擊」
7月7日,特朗普通過其自創的Truth Social平台高調發佈了首批關稅信函,首輪目標直指日本和韓國。這兩封信函迅速引發市場震動,隨後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在簡報會上進一步透露,特朗普的關稅信函將覆蓋「大約12個國家」,並承諾後續信函將繼續在Truth Social上公開。果不其然,當天晚些時候,第二波信函接踵而至,收件國包括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南非和哈薩克斯坦。到了美國股市收盤后,第三波信函再次發佈,孟加拉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柬埔寨、印尼、塞爾維亞、泰國和突尼斯等國家赫然在列。至此,短短一天內,全球14個國家收到特朗普的關稅「最後通牒」。
信函內容:三個半星期的談判窗口
這些信函的核心內容明確而強硬:特朗普要求各國調整對美貿易政策,否則將面臨高額進口關稅。信函中特別提到,如果相關國家能在未來三個半星期內與美國達成協議,關稅稅率可能會有所調整。這意味着,從現在到8月1日,各國政府將迎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談判博弈。特朗普的這一策略既展現了他的談判手腕,也為全球貿易局勢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第二部分:新關稅政策的變化與延續
稅率調整:從靈活到精準的數字遊戲
早在2025年4月2日的「解放日」活動上,特朗普就曾公布針對多個國家的「對等」關稅計劃,稅率從25%到49%不等。然而,4月9日,他宣布將這些關稅暫停90天,暫停期原定於7月9日到期。如今,特朗普不僅將實施日期再度推遲至8月1日,還對部分國家的關稅稅率進行了調整。例如,印尼、韓國、南非和泰國的稅率維持4月2日公布的水平,介於25%至36%之間;而其他國家的稅率則被統一調整為25%、35%或40%的整數。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的稅率從49%下調至36%,但並未遵循「5的倍數」規則,顯示出特朗普在稅率設定上的靈活性。
行政命令:推遲實施的背後考量
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透露,特朗普將於7月7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正式將所有「對等」關稅的實施日期推遲至8月1日。此前,貿易夥伴國已為7月9日起可能生效的高關稅做好準備,但特朗普在上周明確表示,關稅徵收將延後。這一決定看似為各國提供了喘息之機,實則為特朗普政府爭取了更多談判籌碼,同時也讓市場對未來走勢的判斷更加複雜。
第三部分:市場與全球的即時反應
股市震動:美股跌幅擴大但未崩盤
特朗普的關稅信函一經發佈,全球金融市場迅速做出反應。在致日本和韓國信函公布后,美國股市跌幅明顯擴大,創下近兩周最差表現,尤其是與國際貿易高度相關的板塊受到重創。儘管如此,美股在收盤時表現好於盤中低點,顯示出市場對關稅延遲實施的謹慎樂觀情緒。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若8月1日關稅正式生效,全球供應鏈和企業盈利可能面臨更大壓力。
全球關注:貿易戰陰雲再起
從亞洲到非洲,收到信函的國家紛紛展開緊急磋商。日本和韓國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面臨著在經濟利益與地緣政治之間的艱難抉擇;而像柬埔寨、老撾等發展中國家,則可能因高關稅而遭受更直接的經濟衝擊。國際媒體普遍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是經濟手段,更是他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戰略布局。未來三個半星期,各國與美國的談判結果將直接決定全球貿易戰是否會全面升級。
結語:特朗普的關稅棋局與全球博弈
特朗普的關稅信函如同一枚重磅炸彈,打破了全球貿易的短暫平靜。從14個國家的「精準打擊」到稅率的靈活調整,再到實施日期的戰略性推遲,特朗普展現了他一貫的強硬風格與談判手腕。然而,這場關稅風暴的最終走向仍充滿變數:各國能否在三個半星期內與美國達成妥協?全球經濟能否承受新一輪貿易戰的衝擊?答案或許將在8月1日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