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風雲變幻的當下,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作為協調國際經濟政策的重要平台,總是備受矚目。然而,周四至周五(7月17日至7月18日)即將在南非德班召開的G20財長會議,卻因一系列突髮狀況而籠罩在陰影之中。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Bessent)的再次缺席、特朗普對金磚國家的關稅威脅,以及華盛頓與金磚國家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都讓這場備受期待的會議充滿了不確定性。
貝森特缺席引發熱議,G20權威性再受考驗
美國高官缺席的「慣例」?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其財政部長在G20會議上的角色舉足輕重。然而,貝森特此次缺席並非孤立事件。早在2025年2月于南非開普敦舉行的G20財長和央行官員會議上,貝森特就曾以其他事務為由缺席,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當時,包括貝森特在內的一些重要官員的缺席,已經讓外界開始質疑G20作為全球經濟治理核心平台的有效性和權威性。如今,貝森特再次缺席德班會議,這種「連續缺席」無疑加劇了外界對G20功能性的擔憂。
專家警告:缺席影響深遠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國際經濟主任喬什·利普斯基(Josh Lipsky)對此直言不諱:「當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代表缺席會議,尤其是在高層政治層面上缺席時,問題就變得非常嚴重。」他進一步指出,貝森特的缺席不僅影響會議的討論質量,更可能動搖G20作為一個多邊合作機制的長期可行性。
利普斯基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G20作為一個由全球主要經濟體組成的平台,其核心使命是通過協調與合作應對全球性經濟挑戰。然而,美國高官的連續缺席,讓外界開始懷疑這一機制是否還能有效應對日益複雜的地緣經濟問題。
利普斯基還提到,貝森特的缺席可能預示着美國在2026年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時,將推動一個更加「精簡」和「回歸基礎」的議程。這種表態引發了人們對美國未來在G20中角色的猜測,也讓人擔憂G20是否會因大國態度的變化而逐漸邊緣化。
特朗普關稅威脅火上澆油,地緣經濟矛盾升級
金磚國家成「靶子」
就在德班會議召開前夕,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再度拋出對金磚國家徵收高額關稅的威脅,這一言論無疑為會議增添了更多火藥味。金磚國家集團在近年來的擴容后,已涵蓋包括東道主南非在內的八個G20成員國。這種針對性的關稅威脅不僅讓會議氣氛變得更加緊張,也讓人們對全球經濟合作的未來感到擔憂。南非作為此次會議的東道國,本希望通過G20平台展示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但特朗普的強硬表態無疑給南非乃至整個金磚國家集團帶來了額外的壓力。
全球經濟理念的分裂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的專家布拉德·塞瑟(Brad Setser)指出,G20的建立基於一個基本前提:全球主要經濟體在穩定、開放的全球經濟中有共同利益。然而,特朗普的政策傾向卻與之背道而馳。他更傾向於推動一個封閉的、保護主義導向的全球經濟體系,而非維護全球經濟的穩定與開放。這種理念上的分裂,不僅讓金磚國家與美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凸顯,也讓G20內部的協調難度加大。塞瑟的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全球經濟治理的困境:當主要經濟體的目標不再一致,G20的合作機制還能否有效運作?
非洲投資減少,地緣經濟格局生變
非洲經濟的邊緣化隱憂
除了大國博弈的陰影,德班會議還面臨另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非洲大陸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正面臨挑戰。由於高企的債務水平和較低的GDP增長率,非洲對全球投資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在當前地緣經濟格局中,非洲國家在G20等平台上的話語權相對有限。南非作為東道主,原本希望藉此次會議提升非洲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影響力,但外部的關稅威脅和內部的經濟困境,讓這一目標變得更加艱難。
地緣經濟的新挑戰
非洲經濟的邊緣化趨勢,實際上反映了當前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在大國競爭加劇、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聲音容易被忽視。南非作為金磚國家的一員,試圖通過主辦G20會議來重申其在全球經濟中的角色,但美國高官的缺席和特朗普的關稅威脅,無疑讓這一努力蒙上了一層陰影。如何在複雜的地緣經濟環境中找到平衡,成為南非乃至整個非洲大陸需要面對的長期課題。
總結:G20的未來何去何從?
2025年南非德班的G20財長會議,本應是全球經濟合作的重要舞台,卻因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再次缺席、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以及金磚國家與西方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而充滿了不確定性。貝森特的缺席不僅讓人們對G20的權威性產生質疑,也預示着美國可能在未來推動一個更加封閉的全球經濟議程。與此同時,非洲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邊緣化趨勢,進一步凸顯了發展中國家在當前地緣經濟格局下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