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疫情引發物價飆升四年後,薪資漲幅仍未跑贏通脹,多數家庭仍深陷生活成本危機。根據Bankrate《2025薪資通脹指數》報告,過去四年美國人均收入增幅較生活成本漲幅落後1.2個百分點,意味着普通勞動者薪資增長至今未能抵消物價上漲。
這一發現正值美國民眾對經濟持續悲觀之際。CBS新聞7月民調顯示,55%受訪者認為經濟狀況「非常」或「相當」糟糕。四分之三民眾表示收入跟不上通脹步伐,多數人更指出近期物價持續攀升且預期漲勢將延續。
研究特別指出,不同職業群體受衝擊程度存在顯著差異——教育工作者成為過去四年「薪資通脹差距」最大的職業。左傾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分析指出,受制於教育經費短缺等問題,教師長期面臨「薪資鴻溝」,其收入水平普遍低於其他領域的大學畢業生。
Bankrate經濟分析師莎拉·福士特向CBS財經頻道指出:「薪資增長往往折射出勞動力市場的話語權歸屬。當崗位空缺多於求職者時,企業通常會上調薪酬以留住或吸引人才。」她補充道:「反之,若就業機會稀缺,企業就無需費力留人,因為員工根本無處可去。」
福士特強調,過去四年普通勞動者薪資增速與通脹率之間1.2個百分點的差距,意味着許多家庭仍在承受經濟壓力。即便在疫情前,就有數百萬美國人難以積攢應急儲蓄。
福士特直言:「薪資跑不贏通脹等同於購買力被直接侵蝕,」以及,「這些本該用於實現人生目標的資金——無論是養老儲蓄、購房首付,還是構築應急保障金——都在通脹中蒸發殆盡。」
她特別指出,休閑娛樂和酒店服務等疫后需求激增的行業,其從業者薪資已反超通脹。福士特補充道:「而醫療健康領域正成為就業增長引擎,上月貢獻了私營部門88%的新增崗位。」
薪資滿意度創新低
紐約聯儲最新分析顯示,僅約54%的美國人對當前薪資表示滿意,創下該機構自2014年開展此項調查以來的最低紀錄。
高收入家庭也面臨更大財務壓力。儘管這類群體貢獻了約半數消費支出並推動經濟增長,但近期數據顯示其信用卡和車貸逾期率正急劇攀升。信用評分機構VantageScore指出,今年薪資高於平均水平的新職位佔比已降至7%,較2020年前的38%大幅縮水。該機構警告,這可能導致專業人士一旦失業更難找到新工作。
Bankrate分析師福士特指出,金融、商務服務等白領行業員工普遍反映「就業市場陷入冰凍」——「在職者無處跳槽,失業者求職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