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關稅政策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背景下,印度尼西亞與歐盟周二(9月23日)共同簽署了一項歷時九年多談判達成的全面經濟協議,旨在顯著提升雙邊貿易與投資自由化水平。
歐盟貿易與經濟安全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在印尼訪問期間代表歐盟簽署協議。他表示,該協議將取消超過98%的關稅,基本消除所有貿易壁壘,併為雙向投資開闢新途徑。
印尼經濟事務部發言人哈爾約·利曼塞托指出,鞋類、紡織品、服裝、棕櫚油、漁業、可再生能源及電動汽車等勞動密集型和戰略行業將顯著受益。
謝夫喬維奇特彆強調,協議確保「一個平衡的結果」,印尼將逐步降低汽車進口關稅,為歐盟電動汽車出口與本地化投資打開市場。
經濟影響:預計五年內雙邊貿易額翻倍
謝夫喬維奇表示:「協議簽署后,歐盟出口商有望每年節省超過6億歐元關稅成本。」印尼作為鎳、銅等關鍵大宗商品的主要生產國,將藉助協議更廣泛進入歐盟市場。雙方預計,未來五年內雙邊貿易額有望增長一倍。
貿易創造與經濟增長預期增強,該協議對歐元構成溫和的長期利好,其影響並非通過直接刺激匯率,而是通過提升歐盟的經濟增長前景、強化其戰略自主性來間接支撐歐元。
改善中長期經濟基本面和鞏固制度信心,為歐元提供了長期的堅實底層支撐,戰略自主性提升對沖美元波動。
目前歐盟是印尼第五大貿易夥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超過270億歐元(約合322.2億美元)。
印尼經濟事務統籌部長艾爾朗加·哈塔托在簽約儀式上表示,目標在2027年1月1日前推動協議正式生效,並期待加強雙方在關鍵礦產、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供應鏈合作。
區域背景:亞洲國家積極應對全球貿易格局變動
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對數十個貿易夥伴加征關稅以來,出口依賴度較高的亞洲國家正加速調整貿易策略,以緩解外部衝擊。
星展集團(DBS)高級經濟學家Radhika Rao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亞洲國家正積極強化與美國以外經濟體的夥伴關係,同時推動國內改革與刺激政策以促進增長。
除印尼外,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在推進與歐盟的貿易談判。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則已於今年早些完成貿易協定升級談判,反映出區域經濟整合加速的趨勢。
謝夫喬維奇在儀式中強調,協議向全球傳遞出「強有力的信息」,即歐盟與印尼共同致力於「開放、基於規則和互利的國際貿易」。
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此舉被視為對多邊貿易體系的有力支持,提升歐元國際地位。
北京時間16:17,歐元兌美元交投於1.1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