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全球地緣政治格局進入多事之秋,新一周的金融市場剛開局便被多重政治變量攪動,呈現出「風險偏好分化、資產波動加劇」的鮮明特徵。
從法國政壇突發變動引發債市劇烈震蕩,到日本新首相政策立場重塑日元與日股走勢,再到美國政府停擺與G7國家政治動蕩的連鎖反應,各類風險因子正持續向全球資產價格傳導;與此同時,美聯儲與歐洲央行會議紀要即將出爐、第三季度財報季也正式拉開帷幕,多重關鍵事件疊加下,本周金融市場的博弈邏輯與資產輪動路徑更顯複雜,需重點關注政治風險與政策信號對股、債、匯、大宗商品等多品類資產的差異化影響。
市場試圖消化法國最新政治風險
新一周開局,債券市場劇烈波動。法國新任總理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尼(SebastianLecornu)其新內閣遭遇審查與輿論批評后,於今日上午宣布辭職,此後法國全期限國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債券價格同步大幅下探。法國債市正充分反映當前局勢的不確定性:此舉是否將觸發新選舉?馬克龍總統能否繼續掌控執政節奏?在法國議會中握有關鍵搖擺票的法國社會黨領袖明確表示,馬克龍陣營正逐步瓦解,已喪失執政合法性。
局勢演變節奏較快,但法國在政治層面再度陷入「治理真空」狀態,這一態勢同步對股市形成壓制。法國CAC40指數單日下跌1.77%,表現跑輸其他歐洲主要股指。跌幅居前的板塊集中於奢侈品領域,如愛馬仕(Hermes)、路威酩軒(LVMH)。儘管政治局勢未必直接衝擊此類企業,但法國規模最大、聲望最高的企業今日遭集中拋售,這一信號表明投資者正大範圍拋售法國資產,而潛在風險在於,此趨勢或向其他市場傳導。
市場核心擔憂在於:法國此次政治波折,是否會使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NationalRally)的執政概率進一步上升?對該風險的定價難度較高,且可能在後續引發市場波動率抬升。這亦是法國與德國國債利差升至數月高位、並逐步向100個基點逼近的核心原因。

(法國CAC40指數日線圖)
日本鴿派新首相登台,推動國債收益率飆升
全球政治風險正持續升溫。美國聯邦政府停擺狀態仍在延續,英國政府支持率跌至歷史低位,日本則剛剛敲定新領導人。高市早苗(SanaeTakaichi)有望出任日本下一任首相的消息落地后,日本股市強勢高開高走最終漲4.94%,債券價格與日元匯率則雙雙承壓下挫。
這位新首相明確支持經濟刺激政策,且表態日本央行不宜加息——這一立場直接提振股市需求,同時對長期國債收益率形成壓制。今日美元兌日元單日跌幅一度達2%,重新站上150.00關鍵關口。鑒於外匯市場已將高市早苗的政策預期納入定價,日元當前是G10貨幣籃子中表現最弱的幣種。日元走弱同時表明,市場已徹底排除日本央行今年加息的可能性。
隨着日本長期端國債收益率飆升,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歷史峰值。但這並不意味着日本正重演「莉茲·特拉斯時刻」(注:2022年英國前首相特拉斯激進財政政策引發金融動蕩)——其30年期國債收益率當前仍僅為3.3%,不過這一現象已清晰凸顯,今年政治因素對債市的主導作用顯著增強。

(日經225指數日線圖)
七國集團(G7)政治動蕩在債市發酵,或成波動率推手
這一趨勢需重點關注:今日已有兩個G7國家的長期端國債收益率大幅上行——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13個基點,法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6.5個基點。該態勢已產生全球性傳導效應,今日上午全球債券市場呈現普跌態勢,債券價格普遍下探、收益率同步走高。
債市作為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樞紐,其波動可能在本周初引發全局市場震蕩。今日上午歐洲股市承壓下跌,但美國股指期貨逆勢走高,這一分化表明,投資者正從歐洲資產(尤其是法國資產)轉向美國資產尋求避險,美國市場暫扮演「避險港灣」角色。
歐元亦難獨善其身,受法國政治動蕩拖累,該貨幣今日上午成為僅次於日元的第二弱G10貨幣,歐元兌美元(EUR/USD)匯率下跌0.7%。符合市場預期的是,作為對政治風險的對沖反應,金價今日強勢沖高並刷新歷史新高,單日漲幅達60美元,距離4000美元/盎司關鍵關口僅一步之遙。
第四季度開局,醫藥與消費類股成為市場焦點
上周全球股市收漲,標普500指數漲幅略超1%,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3%。不過歐洲股指表現領漲全球,歐元斯托克50指數上漲2.7%,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2.2%。但這一強勢態勢恐難持續,法國政治風險或使美國股市在本周實現對歐洲的反超。
英國富時100指數的上漲動力主要來自醫藥股走強,包括阿斯利康(AstraZeneca)與希克瑪製藥(HikmaPharmaceuticals)。JD體育(JDSports)是上周漲幅冠軍,單周漲幅超16%——耐克(Nike)財報業績超預期對其形成直接提振,這一利好或成為非必需消費/生活方式板塊的拐點信號。
類似邏輯同樣推動歐洲市場:生物製藥企業賽諾菲(Sanofi)是歐元斯托克指數漲幅冠軍,單周上漲10%;路威酩軒亦躋身漲幅前十,上漲逾7%,核心因耐克業績為非必需消費板塊注入動能。但路威酩軒的強勢態勢在今日上午逆轉,成為周一歐洲市場表現最弱的個股之一。
醫藥板塊在第四季度開局表現強勢,有望在今年最後一個季度實現「補漲」行情。上周輝瑞(Pfizer)與特朗普達成協議——通過下調美國藥品價格換取多年關稅豁免,這一消息直接點燃醫療板塊漲勢。若政治風險持續發酵,醫療板塊的防禦屬性或在本季度繼續支撐其保持活躍。
股市是否已觸及階段性頂部?
上周收盤時,英國富時100指數、歐元斯托克50指數、標普500指數與納斯達克指數均刷新歷史新高。板塊輪動或將成為本季度核心交易主題。近幾個月醫療股表現持續跑輸科技股等板塊;儘管過去兩年股市強勢上行,使多數個股估值突破歷史估值上限,但阿斯利康30倍的PE估值在10月仍具備吸引資金流入的潛力。
本周股市另一核心關注點是,由沙特公共投資基金(SaudiPublicInvestmentFund)背書的藝電(ElectronicArts)私有化交易——交易規模達550億美元。這一事件表明,沙特阿拉伯或借其投資基金在遊戲及科技領域擴大影響力。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藝電將從美國交易所退市,但納斯達克指數上周仍刷新歷史新高。
市場對科技及人工智能(AI)領域後續更多巨額交易的預期升溫,或推動其他潛在收購標的估值提前上行。
美聯儲(FOMC)9月會議紀要引關注
金融市場對10月1日啟動、且目前無結束跡象的美國政府停擺表現出較強耐受度。停擺對金融市場的核心影響是,非農就業報告等官方經濟數據發佈窗口將延後。若停擺持續,原定於10月15日發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亦可能延期。這將對10月28-29日召開的下一次美聯儲會議產生重大影響,未來幾周美聯儲制定政策時恐陷入「信息缺位」困境。
經濟數據缺位背景下,本周四(10月9日)美聯儲官員講話與9月FOMC會議紀要的重要性較往常顯著提升。本周共有10位FOMC成員計劃發表公開講話。會議紀要基調或比市場預期更偏鷹派,尤其是近幾日、近幾周多位美聯儲官員對通脹增速表達擔憂之後。美聯儲內部分歧持續顯性化,這一態勢可能在未來幾周轉化為股市的風險因子。
因此,美聯儲會議紀要或明確顯示,委員們對通脹問題仍存擔憂。儘管這一信號可能對股市形成壓制,但政府停擺或迫使美聯儲啟動降息。聯邦基金期貨市場顯示,10月降息至3.75%-4%區間的概率已達96%。因此,即便會議紀要可能暗示降息前景存在不確定性,市場仍判斷美聯儲將在10月、12月兩次會議上均實施降息。這一預期或推動美國國債在本周表現跑贏其他全球債券,同時為美國股市提供支撐。
歐洲央行(ECB)9月會議紀要同天發佈
歐洲央行上次會議紀要亦定於本周四(10月9日)發佈。投資者將通過紀要判斷歐洲央行是否存在進一步降息空間。市場共識逐步形成:歐洲央行或已結束降息周期,近期歐元區通脹率小幅回升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觀點。
歐洲央行在上月聲明中表示,在美國貿易協議明確后,經濟增長風險敞口趨於均衡。因此,市場判斷本周發佈的紀要不會釋放進一步降息信號。近幾周歐洲央行官員立場轉向中性偏穩,亦印證了這一判斷。總體而言,紀要或對歐元形成支撐——歐元上周在G10貨幣中表現偏弱,但兌美元匯率仍小幅上漲0.1%以上。法國政治風險已導致歐元本周開局承壓,若未來幾日法國危機升級,歐元弱勢態勢或延續。
三期度財報季拉開序幕
第三季度財報季將於本周啟動,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企業的大部分財報將在即日起至10月底發佈。市場預測顯示,美國企業第三季度盈利增速或放緩至6%(第二季度為11%),但部分機構預計,企業盈利表現將再度超預期。特斯拉(Tesla)將於10月底發佈財報——鑒於其第三季度交付量創季度紀錄,財報業績或好於預期。市場對「七大科技巨頭」(Magnificent7)盈利超預期的預期亦持續升溫。
不過本財報季存在兩大風險點。其一為外匯敞口影響:美元走弱可能對部分企業盈利形成匯率壓制,未來幾周或對富時100指數形成拖累,因以美元創收的企業將面臨英鎊走強帶來的匯兌損失。
其二為關稅風險:關稅問題對本財報季構成潛在壓制,投資者將重點關注美國當局上季度徵收930億美元關稅(較第二季度增長33%)對企業業績的衝擊。這一因素或拖累美國及全球企業上季度利潤增速。
人工智能(AI)與「七大科技巨頭」仍是核心關注點。超大規模科技企業(hyperscalers)的資本支出(Capex)將成為核心審視焦點。市場預期本季度資本支出同比增長75%,但預計第四季度增速將大幅放緩。因此,市場關注點將集中於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Meta等超大規模科技企業對未來資本支出計劃的表述——這一信息將對英偉達(Nvidia)等半導體股產生重大影響。
通常而言,此類企業資本支出表現會超預期,因此人工智能相關交易的後續走向,取決於超大規模科技企業是否持續加大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投入。
本周四,達美航空(Delta)與百事公司(Pepsi)將率先發佈財報,拉開本季度財報季序幕。投資者將通過兩家企業業績判斷美國消費者購買力強弱。若二者發佈強勁財報,或進一步助推股市上漲——此前第二季度財報超預期已為股市反彈注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