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10月9日)歐洲時段,歐元兌美元延續此前三日的弱勢,現交投於1.16上方。匯價自周內高位回撤後持續承壓,近端技術結構尚未出現反轉信號,短線風險傾向仍偏向下行。基本面層面,美元在謹慎情緒中獲支撐,歐元則受歐洲內部不確定性與政策前景搖擺的雙重擠壓。
基本面
過去三個交易日,美元的「韌性反彈」是歐元兌美元下挫的主線。市場繼續忽略美國聯邦政府臨時停擺及宏觀數據推遲發佈的噪音,將定價錨點轉回政策溝通與通脹路徑。最新美聯儲會議紀要並無驚喜,但「若干委員仍擔憂通脹」的措辭,強化了「降息路徑並非單向可證」的市場共識:已實施25個基點的降息后,接下來兩次降息雖未被徹底排除,但路徑彈性擴大,令美元利差溢價再獲時間價值。CME FedWatch顯示,市場目前對12月「按兵不動」的概率約22%,這在利率互換與久期偏好上共同支持了美元的「防禦性買盤」。
在數據真空期里,話語權格外放大。歐洲時段的謹慎立場幫助美元「守住陣地」,使歐元兌美元反彈難以持續。接下來焦點落在美東時段——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於華盛頓一活動上致開場講話。若他再度強調在政府停擺導致關鍵數據缺失的背景下,需要對進一步政策寬鬆保持耐心,則會促使市場下調對12月降息的押注,美元可能再次獲得上行動能。
歐洲端,歐元承壓的另一重來源是「法國因素」的延續:政治格局的不確定性尚未出清,宏觀政策協調與改革議程的前瞻性折價,使歐元區風險溢價階段性上行。地緣層面的潛在波動亦在抬升避險需求,間接加持美元。在這種結構中,歐元短線反擊需要「外援」——例如來自美聯儲語調明顯轉鴿,或來自歐元區內部風險快速降溫——目前兩者都缺乏充足證據。
總體而言,數據缺席、言論主導、利率預期搖擺,構成了當下的三大框架。只要美元維持「較高實質利率+強勢話語權」的組合,歐元兌美元的上行難度仍大;而歐元要想脫困,除了等待「法國風險」消散,更需要歐洲層面的增長邊際改善來對沖美元的收益率優勢。
技術面:
日線圖所示,布林帶呈現溫和開口,價格連續三日陰線后緊貼下軌運行,下軌位於1.1610,構成與1.1600整數關口重疊的首要靜態/動態支撐帶;中軌在1.1728,為上行首次強阻力;上軌1.1845與前高1.1918構成更上方的阻力集群。
K線形態上,近期陰線實體偏長、上影線相對有限,體現「順勢拋壓」而非單純的情緒性砸盤,尚未出現鎚子線、啟明星等明確反轉信號。RSI(14)約在40,處於弱勢區但未進入極端超賣,提示「技術性反彈空間存在但勝率不足」;MACD(26,12,9)方面,DIFF約為-0.0013、DEA約0.0004,柱狀圖約-0.0035,零軸下方的負動能仍在,尚無金叉跡象。
若匯價有效跌破1.1610/1.1600支撐帶,布林帶下軌外擴引發的「波動率跟隨型」拋壓可能加劇;相反,若上穿1.1728並完成回測確認,方可討論由「盤整下沿」向「中軌回歸」的均值回歸走勢。歷史點位上,低點1.1391與近期高點1.1918共同界定了寬幅水平通道的邊界,當前價格正處於該區間的下半部,趨勢性優勢仍在空頭一側。
市場情緒觀察
本周以來,風險偏好指數與跨資產相關性顯示「防禦性倉位再平衡」的影子:權益市場波段回撤、美債長端收益率對政策言論更為敏感,外匯端美元流動性「避險屬性」上升。歐元兌美元的盤口反饋體現為:上破嘗試被快速賣壓「打臉」、反彈持續性弱、量價關係偏向「量能前導型」下跌——即縮量反彈、放量回落。群體心理層面,市場對美聯儲「若10月降息后,12月再降是否必要」的確認偏誤仍強,一旦聽到「更耐心」的措辭,易觸發「再定價—追價—止損」的鏈式反應。
與此對應,情緒並未極端化:RSI未觸發傳統超賣閾值,未見恐慌性拋售的典型形態,意味着任何上攻都更可能是「技術性反彈」而非趨勢性反轉。反向指標提示,若鮑威爾不如預期地「謹慎」,反而釋放更柔和的信號,則易在空頭擁擠區間引發短促擠壓,但這種「短線擠壓」缺乏宏觀支撐,持續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