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路透社一項覆蓋83位頂級外匯策略師的專項調查顯示,美元的避險貨幣地位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超過55%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在美聯儲政策搖擺、財政赤字惡化及貿易戰升級的三重打擊下,這個稱霸全球半個世紀的儲備貨幣正在快速失去"資金避風港"的光環。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悲觀情緒正在加速蔓延——相比4月調查時僅三分之一的分析師看空美元,如今看衰比例呈現爆髮式增長。
更令人震驚的是,美元指數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已暴跌近9%,這位反覆無常的總統在關稅政策上的"朝令夕改",正在持續摧毀國際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儘管目前尚無貨幣能完全取代美元(78%的受訪者承認這點),但資金外逃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三大致命傷解剖
1. 美聯儲的"信譽危機"
調查中一個關鍵發現是:80%的策略師將矛頭直指美聯儲。雖然利率期貨市場押注年內將有三次降息,但美聯儲官員近期"不急於行動"的曖昧表態,暴露出其決策層與市場預期的嚴重脫節。富國銀行宏觀策略師Erik Nelson一針見血地指出:"當疲軟的美國經濟數據、美聯儲被迫降息的現實、以及美債遭拋售的恐慌疊加時,市場終將意識到美元皇帝的新裝。"
更深的隱患在於政治干預。瑞銀財富管理經濟學家Brian Rose警告:"美聯儲獨立性的喪失將是美元霸權的喪鐘。"隨着特朗普不斷施壓貨幣政策,連傳統避險貨幣日元、瑞郎(年內已漲10%)都開始蠶食美元的市場份額。
2. 財政赤字"黑洞"
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聯邦政府赤字正以每天100億美元的速度膨脹。上一季度GDP出現三年來首次萎縮,背後是企業為規避關稅而恐慌性囤貨導致的畸形增長。荷蘭國際集團策略師Francesco Pesole指出:"當'關稅恐嚇'取代穩健經濟政策,美元資產的吸引力必然崩塌。"調查預估中值顯示,歐元/美元一年後將飆升至1.16,創2010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預期。
3. 貿易戰"迴旋鏢效應"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發動的關稅戰,正在產生致命的反噬效果。數據顯示,美國進口商為應對3000億美元商品關稅,提前囤貨行為導致庫存暴增,反而加劇經濟波動。83位受訪者中,有46人特彆強調"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直接削弱了美元的穩定性。
資金大遷徙進行時
當前市場出現戲劇性分化:儘管美元指數持續走弱,但歐元短期內可能停滯在1.13關口(70位分析師共識)。這種矛盾現象背後,是國際資本正在實施"兩步走"戰略——先撤離美元資產,但暫未大舉進入歐元區,而是湧向黃金、日元等傳統避險資產。
CFTC持倉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80%的策略師預測,5月底前美元凈空頭倉位將持續收縮或變化不大。就像暴雨前的悶熱,市場正在等待美聯儲降息"發令槍"的最終響起。當這個時點來臨,美元很可能會迎來更加猛烈的拋售潮。
歷史轉折點上的警告
這場貨幣變局絕非短期波動。從技術面看,美元指數月線級別已形成"死亡交叉";從政策面看,美聯儲工具箱里的常規手段幾乎用盡;從地緣政治看,去美元化浪潮正在俄羅斯、伊朗等國形成合流。
正如受訪分析師們反覆強調的:當世界開始質疑"美利堅金融帝國"的三大支柱——貨幣政策自主性、財政可持續性、貿易穩定性時,美元體系的崩塌或許只差最後一根稻草。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是時候重新審視那句老話了——"現金為王,但關鍵是要看清拿的是哪種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