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5月14日),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棕櫚油主力合約FCPOc3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收漲,7月合約收盤報3925林吉特/噸,日內漲幅0.82%。技術面顯示,價格站穩布林通道中軌3930林吉特上方,但MACD柱狀線仍位於零軸以下,反映市場反彈動能尚未形成趨勢性反轉。日內行情主要受大連植物油走強帶動,但林吉特兌美元匯率升值0.81%抑制了漲幅。
多空因素交織下的價格驅動
短期利多支撐來自中國市場的溢出效應。大連商品交易所9月棕櫚油合約日內大漲2.17%,豆油合約跟漲1.15%,與馬來西亞棕櫚油形成跨市場聯動。吉隆坡交易員指出:「價差修復需求觸發空頭回補,同時低位買盤活躍。」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油價格下跌0.6%,但亞洲時段植物油市場的強勢仍主導了棕櫚油情緒。
利空壓制因素則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林吉特走強直接抬升進口成本,削弱價格競爭力;二是馬來西亞4月庫存數據超預期攀升。該國棕櫚油局(MPOB)最新報告顯示,4月末庫存躍升至六個月高位,產量同比創十年同期峰值,而國內消費環比下滑9.3%。這一數據令市場對短期供應寬鬆的擔憂升溫。
印尼政策調整或成新變量
印尼政府宣布自5月17日起將毛棕櫚油(CPO)出口關稅從7.5%上調至10%,旨在為生物柴油B35強制摻混計劃提供資金。知名機構分析師認為,此舉可能通過兩種路徑影響市場:「出口成本增加或抑制短期發貨量,但若印尼國內生物柴油消費加速,中長期將抵消部分出口壓力。」當前印尼與馬來西亞的價差已收窄至50美元/噸,稅負轉移能力將成為關鍵觀察點。
機構觀點分歧顯現
部分分析師對反彈持續性持謹慎態度。新加坡某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指出:「馬來西亞產量季節性回升疊加庫存壓力,價格在4000林吉特關口面臨強阻力。」技術派交易員則關注布林上軌4127林吉特的壓力位,認為「需突破該點位才能確認反轉」。
相比之下,看多陣營更關注潛在的需求端改善。雅加達貿易商透露:「齋月後補庫需求可能於5月末啟動,中國三季度節日備貨也將逐步展開。」此外,南美大豆壓榨延遲導致的豆油供應缺口,或進一步強化植物油的替代消費邏輯。
後市展望
當前棕櫚油市場處於「強預期與弱現實」的博弈階段。短期來看,印尼政策調整與林吉特匯率波動仍是主導因素;中長期則需驗證生物柴油需求增量能否消化產地庫存壓力。交易策略上,建議密切關注3920-3950林吉特區間的突破方向,若站穩該區域,不排除測試前高可能,但庫存高壓下追漲風險仍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