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7月1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的銅期貨價格雙雙上漲,LME基準銅(CMCU3)在官方交易時段上漲0.7%,報每噸9945美元,盤中一度觸及9984美元的三個月高點,這是自2025年3月27日以來的最高水平。滬銅主力合約同樣表現強勁,受到全球最大銅消費國——中國製造業數據改善以及美元走弱的推動。市場從近期的震蕩整理中突破,交易者對最新經濟數據和供應趨緊的反應推動了價格上行。然而,全球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與現貨市場信號的相互作用,值得期貨交易者深入分析。
本輪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中國製造業的回暖。6月,私營部門調查顯示,中國工廠活動擴張,新訂單增加帶動生產增長。作為全球銅消費近半數的市場,這一數據提振了市場信心。對於專註期貨合約的交易者而言,這表明滬銅價格受到國內工業需求回升的支撐。結合市場傳聞,中國製造商正在補充庫存,進一步收緊了供應鏈,增強了價格上行動能。
庫存的顯著下降進一步強化了看漲情緒。LME註冊倉庫的銅庫存自2月中旬以來下降了66%,目前僅為91,250噸。同樣,SHFE監控的倉庫庫存自3月初以來也減少了66%,至81,550噸。兩大交易所庫存的同步下滑凸顯了全球銅供應緊張的局面。一家知名行業研究機構指出:「兩大交易所的總體供應依然偏緊,反映出強勁的潛在需求,並推動了現貨升水。」現貨升水(backwardation)是指近期合約較遠期合約溢價,LME現貨對三個月遠期合約的溢價(CMCU0-3)上周達到每噸319美元,為2024年10月以來最高,隨後回落至約120美元。這種市場結構反映了對短期供應緊張的預期,對期貨交易者的頭寸管理具有重要指引意義。
現貨市場的動態進一步放大了這一趨勢。LME數據顯示,註銷倉單表明有31975噸銅將從交易所系統撤出,儘管周一韓國光陽港倉庫新增了1500噸銅入庫。這種庫存流出表明終端用戶或交易商正在積極提取金屬,可能是為了應對持續的需求或對沖價格上漲風險。對於滬銅而言,庫存下降與中國的製造業復蘇同步,加工企業和建築行業採購增加。這些現貨市場信號為期貨價格的上漲提供了堅實基礎,表明需求正超過可用供應。
美元走弱也起到關鍵推動作用。美元價格的回落降低了以美元計價的銅對其他貨幣持有者的成本,刺激了需求。這一動態對依賴貨幣信號的算法交易基金尤為重要,美元的近期疲軟為LME銅價格提供了順風助力,吸引了投機性買盤。不過,交易者需警惕美元匯率的波動,突發性的美元走強可能削弱這一動能。
全球宏觀因素為市場增添了複雜性。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言論引發了市場擔憂,推高了COMEX銅價,使其較LME價格形成溢價。這間接支撐了LME銅價,創造了價格套利機會,同時加劇了庫存緊張,因美國買家急於鎖定供應。對於期貨交易者而言,跨市場價差的監控至關重要,這可能影響套保策略和合約定價。
展望未來,LME和滬銅期貨的前景謹慎樂觀,受到中國需求基本面改善和全球庫存緊張的支撐。持續的庫存下降和現貨升水表明,短期內供應約束將繼續推高價格,特別是在中國製造業復蘇進一步鞏固的情況下。然而,全球宏觀不確定性,包括匯率波動和關稅相關動態,可能帶來波動。中國工業活動與現貨市場動態的相互作用,將是決定銅價能否延續漲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