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儘管金價上漲的速度讓一些分析師感到意外,今年迄今金價創下了1979年以來的最佳漲幅,但金價的上漲軌跡從未受到質疑。
Catalyst Funds的首席信息官兼聯合創始人、Strategy Shares Gold Enhanced Yield ETF (GOLY)的投資組合經理David Miller表示,儘管金價今年上漲了40%以上,但這種貴金屬仍為投資者提供了大量價值,因為它是唯一能夠保持其購買力的資產。
他表示:「問題不是下周或明年會發生什麼,而是未來10年將會發生什麼。」「以任何法定貨幣持有你的財富,都是保存財富和購買力的一種相當蹩腳的方式。」
他發表上述言論之際,金價繼續在接近歷史高點的位置上交易,正朝着每盎司4000美元的方向前進。
雖然通脹總是會削弱貨幣的購買力,但Miller指出,自疫情以來,隨着各國政府向全球經濟注入貨幣和流動性,全球貶值趨勢一直在加速。
儘管官方公布的全球健康危機已於2023年結束,但各國在繼續印鈔,並擴大本已不可持續的債務水平。雖然黃金兌多數主要貨幣觸及紀錄高位,但兌美元的漲幅最大。
他表示:「金價並未高估,因為它只是跟上了貨幣供應增長的速度。」
Miller補充稱,投資者不應對金價上漲感到意外,因為美國今年的赤字已經增加1.9萬億美元,加劇了已經龐大的37萬億美元債務負擔。
他說:「如果你欠了36萬億美元,就像美國政府一樣,而且每年有1.9萬億美元的赤字——你的支出遠遠超過你通過稅收帶來的收入,並且你還有一台印鈔機,你很可能會使用它。政客們在緊縮政策或大幅增稅方面面臨巨大阻力,因此最簡單的途徑就是逐步讓貨幣貶值。不僅僅是美國,全球各國政府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如果赤字支出持續下去,而沒有真正的債務償還,美元可能每年貶值約5%。作為消費者或投資者,防範這種情況的一種方法是將你的資產以黃金等硬通貨計價,而不是以美元、歐元或日元計價。」
除了不斷上升的債務,另一個因素是美元的武器化。由於特朗普總統正在進行的貿易戰和全球關稅,對美元的信心在過去6個月里進一步受到侵蝕。
他說:「當你把關稅、SWIFT武器化和大規模量化寬鬆這三件事結合在一起時,任何一個頭腦正常的人,沒有人應該想要保留他們的儲備,他們不打算用美元花他們的錢。」
Miller表示,在這種環境下,各國央行將繼續多元化,從美元轉向黃金。
他說:「用黃金取代美元儲備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這將是一個數十年的過程,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將使金價底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