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聯儲以及關稅相關的溫和消息讓樂觀情緒重現,但實際風險依然存在。本文將對當下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幾個問題作出回答。
是否已度過關稅周期的最艱難階段?
我們可能已經看到了關稅稅率的峰值,但還未見到關稅不確定性的峰值。實際平均關稅稅率已從2.5%躍升至20%以上,達到了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目前,硬數據仍反映出提前裝載需求的影響,企業和消費者在預期關稅上調之前紛紛搶購商品。但這隻是第一階段。
我們尚未看到顯示持續不確定性和關稅成本上升帶來拖累的真實數據。隨着這種不確定性滲透到商業決策中,預計實際經濟活動,包括生產、招聘和投資,將出現更顯著的放緩。簡而言之,稅率衝擊可能已經過去,但對實際增長的損害才剛剛開始顯現。
特朗普的貿易協議目標現實嗎?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團隊的目標是每周達成六項雙邊貿易協議,而從歷史經驗來看,僅達成一項協議就可能需要數年時間。這不僅僅是削減關稅稅率的問題。每項協議都需要涵蓋廣泛的敏感領域,包括關稅、非關稅壁壘、原產地規則和數字貿易框架,所有這些通常都需要跨越法律、監管和政治界限進行艱苦的談判。
貿易協議之所以複雜,是因為它們不僅要解決市場准入問題,還需要爭端解決機制、執行標準和相互信任,而這些都不容易快速推進。試圖同時談判數十項這樣的協議,將標志著與過去貿易戰略的重大突破,因此特朗普的目標令人難以置信。
關稅如何影響經濟?
關稅就像對貿易徵收的一種稅,會增加企業成本、擾亂供應鏈,並最終拖累經濟增長。短期內,企業可能會在關稅上調前提前增加進口,暫時提振需求。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更高的投入成本會擠壓企業利潤,消費者價格上漲,競爭力下降。
無法轉嫁成本的企業可能會削減投資或裁員。隨着時間的推移,關稅的影響會加劇,導致經濟活動放緩、盈利減弱以及勞動力市場更加脆弱。雖然關稅在價格重置時會導致通貨膨脹一次性上升,但它對經濟增長的損害遠大於對長期通脹動態的影響。
美聯儲何時會做出回應?
美聯儲目前處於觀望模式,可能要等到硬數據出現變化才會採取行動。過去三年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應對軟數據(調查、情緒)和硬數據(就業、消費)之間的差距。目前,我們看到從製造業到貿易等周邊數據在走弱,但主要的總體數據看起來仍相對有彈性。
關稅最終增加了美聯儲採取行動的可能性,但可能比市場預期的要慢。勞動力市場是美聯儲關注的關鍵指標,也是一個滯后指標。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製造商、工業企業甚至消費者的需求提前裝載,這可能會使3月至6月的數據看起來比實際潛在趨勢更強。
美聯儲對先發制人地採取行動非常謹慎,尤其是在4月2日至3日關稅升級之後。想象一下,如果他們在4月初匆忙降息,結果幾天後情況發生巨大變化,出現90天的暫停,中國也重返談判桌,那麼看起來在政治上做出反應的風險就太高了。
因此,除非硬數據,特別是就業和消費數據明顯下滑,否則美聯儲不太可能在7月前採取行動。他們需要實際的惡化情況來證明行動的合理性,而不僅僅是預測或軟指標。
美國例外論正在終結嗎?
答案變得不再清晰。整體來看,美國仍然擁有巨大優勢,其領先公司在技術、創新、資產負債表實力、全球主導地位和定價權方面還沒有真正的替代者。
在雲計算領域找到微軟或亞馬遜的替代品,在搜索領域找到谷歌的替代品,在社交媒體領域找到Meta的替代品,或者在芯片領域找到英偉達的替代品,這並不容易。同樣,美國金融市場的深度、資本的可獲得性以及美國科技平台的全球影響力仍然不容輕視。
話雖如此,美國無敵的觀念正受到挑戰。不斷上升的財政赤字、政治動蕩、對機構獨立性的威脅以及將貨幣政策政治化的企圖,都給情況蒙上了陰影。美國的結構性優勢仍然存在,但投資者開始考慮這樣一種觀點:在一個碎片化的全球體系中,美國資產可能不再是無風險的支柱。
美元的前景如何?
美元仍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根據美聯儲的數據,即使在貿易加權基礎上下跌了約5%之後,美元的實際價值仍比其長期平均水平高出近兩個標準差。從歷史上看,類似的估值極端情況(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21世紀初)之後,美元都出現了25%-30%的大幅貶值。
這次的催化劑不僅僅是美聯儲的政策轉變,還包括更廣泛的投資格局。美國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增長優勢正在減弱。國內生產總值和企業利潤增長放緩、政治不確定性上升以及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使得美國資產從長遠來看吸引力下降。
隨着全球投資者尋求將投資從美國資產中分散出去,美元的估值溢價可能會受到侵蝕。這不僅僅是短期資本流動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投資組合從集中於美國向戰略再分配的轉變。
除非美國政府能夠成功穩定勞動力市場、增強美聯儲的信譽並減輕關稅對經濟的衝擊(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否則美元可能會繼續下跌。
誰將從美元走弱中受益?
一些資產和地區將從中受益。黃金是明顯的受益者,它作為一種政治中立、無收益的資產,在歷史上美元走弱時表現良好。
在貨幣方面,預計歐洲貨幣將從結構上受益最大,得到財政狀況改善和相對低估的支持。與此同時,瑞郎和日元仍然是強有力的對沖工具,尤其是在我們開始看到關稅後的硬經濟數據出台之際。
美元會失去其全球主導地位嗎?
美元貶值不應被誤認為是去美元化。
即使匯率走弱,美元作為世界主要交換媒介和價值儲存手段的作用仍然根深蒂固。美元過去也曾出現過大幅波動,包括跌至數十年低點,但這並沒有顯著改變其在全球金融和貿易中的主導地位。
除非出現極端的系統性衝擊,預計美元將保持其主導地位,即使投資者繼續進行多元化投資。
黃金能漲多高?
黃金的前景依然強勁,儘管短期前景可能會更加坎坷,但長期前景依然不變。
有幾個因素推動了黃金的上漲:實際收益率暴跌、持續的地緣政治風險和全球央行的強勁購買。全球央行已經連續三年積累黃金,部分原因是希望對沖儲備資產可能被凍結或武器化的世界,對俄羅斯的制裁凸顯了這一現實。在一個碎片化的全球體系中,黃金的中立性以及獨立於任何單一國家的信用狀況,使其再次成為一種戰略對沖工具。
除了央行,投資者的需求也在恢復。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私人投資資金流正在上升,但仍遠低於2020-2021年的水平,這表明投資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在過去幾年被股市繁榮嚴重分散注意力之後,許多投資者現在正逐漸重新配置資金到黃金,認識到其作為對沖市場波動和不斷增加的地緣政治風險的價值。
話雖如此,黃金已經達到3500美元,從現在起要進一步上漲,可能需要在經濟或政治狀況再次惡化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黃金長期來看仍然是積極的,但在這些較高水平上,回報可能會更多地受到事件驅動,需要基本面出現經濟或政治狀況進一步惡化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