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0月7日),布倫特原油北美時段圍繞65美元附近交投。OPEC+僅以「溫和節奏」在11月增加產量13.7萬桶/日,沙特公布11月裝船的官方售價(OSP):對亞洲買家維持旗艦阿拉伯輕質原油較基準+2.20美元/桶不變,但對美國與歐洲買家分別下調0.50與1.20美元/桶。
基本面:多空因素「短兵相接」
一方面,歐氣強勢反彈疊加天氣轉冷預期,對能源複合需求形成外溢支撐。氣象模型顯示未來數月氣溫可能低於常年均值,歐洲補庫階段或提前降速;當前歐盟庫存接近83%,低於去年同期的94.4%與五年均值的90.4%。存量「緩衝墊」收窄,邊際需靠現貨與替代燃料調節,取暖與發電端的燃料替換邏輯會抬升餾分油與燃油的「保險需求」。
另一方面,供給側的「穩增+結構性讓利」壓制價格彈性。OPEC+自4月至9月原油產量合計上行170萬桶/日,月均約34萬桶/日;最新決定只是以11月+13.7萬桶/日的「小步走」延續節奏,看似偏鷹的「低於預期增產」,卻疊加沙特對歐美下調OSP的動作,折射出對西方需求放緩的預判。對亞洲維持+2.20美元/桶不變,則意在維繫份額——這是一種「以價換量但區域差異化」的定價信號。供給面溫和回升與區域性需求韌性共存,使曲線呈現「近強遠弱」的輕度反向市場,但當前僅0.42美元/桶的升水並不極端,說明現貨緊張可被補給與需求彈性部分對沖。
第三,地緣與物流風險仍是影響波動率的「黑箱」。俄相關供應的不確定性尚未解除,海運路線、保險費率與港口通行效率都可能在邊際上放大或鈍化價格反應。在這樣的框架下,油價更像是被兩股相反力量夾擊:一端是現實與預期需求支撐,另一端是OPEC+的循序增產與沙特對歐美「讓價」所映射的終端走弱擔憂。
技術面:
K線處在布林帶下半區間運行,最新價幾乎貼近中短期關鍵樞軸65.52美元,同時臨近布林下軌64.08美元;布林中軌位於66.89美元,上軌69.70美元,帶寬收斂提示波動率處於「再壓縮」階段,隨時可能觸發方向性選擇。
形態上,65.00下方即是近期低點63.98,一旦有效跌破,下降通道可能延伸。上方阻力首先看中軌66.89,其後為前高69.50與69.84,再遠是更早的72.81高點。MACD位於零軸下方,DIFF為-0.60、DEA為-0.32,仍是死叉結構,柱狀圖-0.56顯示動能尚未翻正但有收斂跡象;RSI(14)約43.43,處在弱勢區間,未觸及超賣,留出技術性反彈的彈性。整體而言,價格「貼下軌+動能收斂」的組合,常對應短線的技術性反抽與方向待定的拉鋸。
後市展望
短線:若布倫特近端時差進一步走闊(如向0.50美元/桶靠攏),油價大概率嘗試技術性反彈,目標首先指向布林中軌66.89,其後是69.50/69.84的密集阻力帶;若反彈過程中量能(價差與期限結構)不能配合,易在中軌附近反覆。
風險方面:三類「量化刻度」——(1)期限結構:近端時差是否穩步走闊;(2)煉廠利潤與輕重質價差:能否支撐OSP結構性變化;(3)跨品種聯動:TTF與餾分油裂解價差的變動方向。三者若出現同向變化,將提升趨勢延續的概率;若背離加劇,則提示油價重回盤整市場。
中線層面,OPEC+溫和增產與區域需求分化使上行空間受制。策略層面的要點是尊重價位的「層層確認」與期限結構的「量能前導」,在66.89與69.50/69.84之間,市場需要新的邊際變量來完成趨勢的轉化;而在64.08—63.98的階梯支撐區間,一旦被連續擊穿,空頭市場情緒將迅速佔優,波動率可能進入新一輪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