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最新數據給財政大臣帶來壓力——距離11月預算案出台已進入倒計時,數據所呈現的局面不容樂觀。當前勞動力市場降溫、高通脹黏性難消,疊加美國貿易戰對需求的持續壓制,多重壓力下,英國未來數月的經濟走勢更添不確定性。
而這份數據圖景也為後續財政政策制定、貨幣當局決策及英鎊匯率走向埋下關鍵伏筆。
這篇文章講述英國面臨的經濟問題。並介紹短期成因、政治背景、政府反映、最終引出交易員需要觀察的點以及對英鎊走勢的影響。
官方數據顯示,受製造業顯著拖累,英國經濟「持續放緩」,7月經濟增速錄得零增長。英國國家統計局此次發佈的數據顯示,此前6月經濟增長0.4%,5月則為-0.1%的負增長。

(英國GDP月度增長柱狀圖)
今年4-6月季度,英國經濟總產出增速為0.3%,較2025年一季度0.7%的增速明顯回落。最新數據釋放出擔憂信號:同時結合當8月20日,ONS發佈的英國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8%的數據,此數據高於預期,並創下18個月新高,使英國再度成為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中物價增速最快的國家。隨着勞動力市場降溫,疊加高通脹與美國貿易戰持續抑制需求,未來數月英國經濟面臨的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英國CPI走勢圖)
工業產出下滑成主要拖累,行業表現分化
談及7月經濟活動,英國國家統計局經濟統計主任莉茲·麥基翁表示,工業產出下滑已抵消服務業與建築業的微弱增長,過去三個月,整體經濟增長放緩態勢持續,儘管服務業增長得以維持,但工業產出進一步回落。
服務業內部,醫療、計算機編程及辦公支持服務表現均穩健;而工業產出下滑,核心原因是製造業各領域普遍疲軟,形成全面拖累。
政府操作空間受經濟增長制約,增稅或加劇就業與通脹壓力
工黨政府去年夏天上台時,將推動經濟增長列為核心要務,但財政大臣本周坦言,當前經濟已陷入「停滯」。
今年美國貿易戰對全球經濟活動造成明顯拖累,而蕾切爾·里夫斯自上任以來,因向私營部門大幅斂財(過程中對投資與就業造成損害),也被指責為經濟增長「主動踩下剎車」。
面對400億英鎊的預算增稅舉措,僱主紛紛選擇裁員,並將不斷攀升的成本轉嫁至消費者。目前英國通脹率接近英國央行2%目標的兩倍,這一局面給未來降息操作的推進蒙上陰影。英國央行上周發佈的數據顯示,當前僱主裁員速度已達到2021年以來的最快水平。
預算案焦點:300-400億英鎊財政缺口,徵稅目標引發分歧
各界注意力正快速聚焦於11月26日即將發佈的下一份預算案,市場對後續政策措施的不確定性擔憂,正持續壓制市場情緒。
里夫斯面臨增稅壓力——需填補公共財政缺口,據估算該缺口規模介於300億至400億英鎊之間。
這位財政大臣再次明確排除提高所得稅、僱員國民保險繳費及增值稅的可能性——她始終強調,此類措施將直接損害「工薪階層」利益。
潛在徵稅目標或包括高收入群體,銀行則擔憂其利潤會成為「徵稅對象」。
但英國工業聯合會(CBI)首席執行官本周早些時候向《衛報》表示,里夫斯當前應打破「不針對工薪階層徵稅」的承諾。
雷恩·牛頓-史密斯認為,對企業新增徵稅將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與就業,在此過程中會間接損害工薪階層利益。
英國工業聯合會希望推動商業稅率改革、下調增值稅起征點等措施——當前私營部門正承擔著日益沉重的稅負壓力。
牛頓-史密斯補充道:「如今局勢已不同於工黨起草競選宣言之時,事實發生變化,政策解決方案也應隨之調整。」
政府對立:財政部強調進展,影子大臣批評政策失敗
針對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英國財政部發言人表示:「我們清楚,推動經濟增長仍需付出更多努力——儘管我們的經濟並未崩潰,但確實陷入了停滯狀態,這是多年投資不足導致的結果,我們決心通過『變革計劃』扭轉這一局面。」
同時表示「目前我們正取得進展:今年英國經濟增速在七國集團(G7)中位居首位;自大選以來,利率已完成五次下調,實際工資增速也超過上屆政府時期,要打造一個服務於工薪階層、並讓工薪階層獲得回報的經濟體系,我們仍需更多行動。
正因如此,我們正在削減不必要的行政繁文縟節,改革規劃體系以推動英國基礎設施建設,並向經濟適用房、賽茲韋爾C核電站及全國各地的地方交通項目投入數十億英鎊資金。」
影子財政大臣梅爾·斯特賴德回應稱:「當本屆政府在一個又一個醜聞中疲於應對時,借貸成本(指長天期國債收益率)近期已升至27年來新高——這無疑是對工黨的強烈不信任信號,也意味着大幅增稅幾乎已成定局。」
「斯塔默(工黨領袖)剝奪里夫斯對預算案的控制權,也就不足為奇。但僅僅將她邊緣化遠遠不夠——他還必須摒棄她那套失敗的經濟策略,正是這套策略讓英國陷入了更貧窮的境地。」
政策應對與行業警示:擬放寬營商壁壘,零售業憂關閉風險
作為推動經濟增長舉措的一部分,財政大臣已作出回應,計劃放寬部分營商壁壘。
英國財政部正考慮全面改革小企業稅率減免規則,以消除企業開設第二家經營場所時面臨的所謂「懸崖式」懲罰(即經營規模擴大后稅率大幅跳升的懲罰機制)。
英國零售協會周五另發警示稱,若此類經營場所被划入擬議的更高商業稅率區間,英國國內400家最大型商店或面臨關閉風險。
該協會表示,這些商店已承受就業成本與稅收成本飆升的巨大壓力——過去五年,已有1000家此類大型商店因此倒閉。
對英國貨幣當局的觀察點以及對英鎊的影響
儘管英國央行在2025年8月降息25個基點至4.0%,但9月議息會議以8:1多數維持利率不變,凸顯對通脹黏性的擔憂。當前市場預期2025年底前可能再降息一次,但具體時點取決於通脹數據(如9月CPI是否如預期升至4%)和經濟表現。
通脹路徑評估:若核心通脹(尤其是服務業通脹)回落不及預期,央行可能推遲降息甚至重啟加息,支撐英鎊;反之,若經濟萎縮風險加劇(如Q3GDP連續兩季負增長),降息預期將強化,打壓英鎊。
與美聯儲政策分化:若美聯儲率先降息而英國央行維持高利率,利差收窄可能吸引資本流入,短期提振英鎊;但若英國經濟疲軟迫使央行同步降息,英鎊可能因增長預期惡化而貶值。
目前英鎊兌美元月線處在上升通道中,在美國或將打開降息通道的背景中,如果英國不解決好國內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問題,可能面臨對美升值但是對交叉盤貨幣貶值的處境。

(英鎊兌美元周線圖,來源:易匯通)
北京時間20:33,英鎊兌美元現報1.3542/41。